游砚山

他山石徒多,器宝匿幽僻。 产璞芙蓉坑,金声而玉德。 冈峦外钩联,地势中断隔。 曲坞八九家,路入羊豕迹。 涧水抱石根,石骨多绀碧。 北山上搀天,南山势蟠伏。 砚工二百指,日凿崔嵬腹。 篝灯砺斧斤,深入逾百尺。 我行冒风雨,周览不知夕。 夜宿茅茨下,青灯照岑寂。 酒阑呼匠氏,访之语纤悉。 冰蚕吐银丝,鲛人织雾縠。 巧手琢磨之,价直黄金镒。 断岩半倾欹,旧穴久湮塞。 旁求得他材,饮水不受墨。 坚滑已支庶,粗燥乃臧获。 信知天壤间,尤物神所惜。 罕见固为贵,有亦未易识。 珉玉混一区,语尽三叹息。 摩挲苍藓崖,此言可镌刻。

译文:

其他地方的石头虽然很多,但真正可制成宝物的石头都隐匿在幽僻之处。在芙蓉坑这里产出璞石,它有着如钟磬般的声音和玉石般的品质。 周围的冈峦像钩子一样相互连接,可这里的地势却从中断开阻隔。弯曲的山坞里住着八九户人家,进山的小路只有羊和猪留下的踪迹。山涧的水环绕着石根流淌,石头大多呈现出青中带红的颜色。北面的山峰高耸入云,南面的山峦则蜿蜒起伏。 这里有两百个砚工,每天都在那高耸的山腹中开凿。他们点着灯笼,磨砺好斧斤,深入到地下百尺多深的地方。我冒着风雨前来游览,四处观看,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 晚上我住在茅草屋下,昏暗的青灯照着这寂静的环境。酒喝得差不多了,我把砚工们叫过来,详细地向他们打听情况。他们说这些璞石就像冰蚕吐出的银丝,像鲛人织出的薄纱一样珍贵。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琢磨,制成的砚台价值能抵得上一镒黄金。 然而,如今断岩有一半已经倾斜,以前采砚石的洞穴也早已被埋没堵塞。在旁边找到的其他石材,制成的砚台就像只能盛水却吸不了墨一样,不好用。质地坚硬光滑的还算得上是次品,而那些粗糙的就如同下等的物品。 我确实明白在这天地之间,珍贵奇异的东西连神灵都十分珍惜。因为它们罕见所以才显得珍贵,即便出现了也不容易被识别。就像美石和普通的石头混在一起难以区分,我把这些情况说完,不禁再三叹息。我抚摸着长满苍藓的山崖,觉得这些话都可以镌刻在上面。
关于作者
宋代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