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安国舍人

若有人兮下天陬,乘云戏作人间游。 飘飘逸气横九州,明光射策动冕旒。 一挥坐遣千人休,老生瑟缩徒包羞。 余子走僵汗且流,自顾跛鼈惊骅骝。 大儿文举小儿修,眼高四海非吾俦。 堂堂人物倾曹刘,冰壶玉尺悬清秋。 胸次二十八宿周,笔力乃与造化侔。 挥毫落纸蟠龙虬,残篇醉墨人争收。 蚤年嬉笑登瀛洲,螭坳凤阁增皇猷。 出典方面分顾忧,昔襦今袴欢成讴。 六州父老思故侯,往往在处甘棠留。 祠庭均逸心夷犹,祇恐富贵来相求。 公今起自曲江头,蒲帆十幅风飕飗。 微官拘缚如楚囚,虽欲从公嗟无由。 君王仄席勤咨诹,姓字当已覆金瓯。 入登廊庙参筹谋,勋庸并使书银钩。 他时东阁罗枚邹,贱子还许登门不。

译文:

在那天边遥远的地方,仿佛有一位超凡之人降临。他驾着云朵,如同嬉戏般来到这人间游历。 此人身上散发着飘飘然的逸气,这股气质纵横九州大地。他在宫殿中参加策试,文章光彩照人,其才华深深打动了帝王。 他挥笔疾书,瞬间就让众多一同参加考试的人自愧不如。那些年老的考生瑟瑟发抖,只感到羞愧难当。其他考生就像累得僵倒在地、汗流浃背的人,再看看自己,就如同跛脚的鳖见到了骏马般自惭形秽。 他眼界极高,觉得孔融、杨修这样的人物都不算什么,放眼四海,认为无人能与自己相提并论。他有着堂堂的仪表和不凡的气质,足以让曹操、刘备这样的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他的品格如同冰壶般清澈,又似玉尺般高洁,宛如高悬在清秋的明月。 他的胸中仿佛装着整个星空,知识渊博如那二十八星宿。他的笔力更是与大自然的创造力相媲美。挥毫泼墨,纸张上的文字犹如盘绕的蛟龙,即便那些醉后写下的残篇断章,人们也争着收藏。 早年他轻松愉快地进入了翰林院,在朝堂之上为国家增添了不少良策。之后他出任地方官,为君主分忧。百姓们对他的治理十分满意,从过去的贫困到如今的富足,都欢快地歌颂他。 他曾经治理过的六个州的父老乡亲都思念着这位好官,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对他的美好纪念,就像甘棠树象征着召公的德政一样。如今他在祠庭中享受着闲适的生活,内心悠然自得,但只怕富贵还是会找上门来。 如今您从曲江出发,船帆鼓起,在飕飕的风中前行。而我却被这微小的官职束缚着,就像被囚禁的楚人一样失去自由,虽然想追随您,可叹却没有办法。 君王正急切地渴望贤才,侧身而坐频繁地咨询政事,您的名字想必早已被确定重用。您一定会进入朝廷参与国家的重要谋划,建立的功勋也会被用如银钩般的文字记录下来。 到那时,您在东阁中招揽像枚乘、邹阳那样的贤才,不知道还能否允许我登门拜访呢?
关于作者
宋代蔡戡

蔡戡(1141—1182),南宋官吏。字定夫,福建仙游人,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