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擅淮右,三孔专江西。 鼎足立世稳,文匠诗宗师。 吾生亦太晚,流风殆谁归。 龙泉剑之精,夜气贯斗箕。 今其为三孙,锋芒不能辉。 大孙学如针,钻到罅隙微。 小孙笔如雷,挟雨驱虹蜺。 弟兄时辈中,群雄望风雌。 我新幸且识,其仲字正之。 才调骥历块,襟怀鸥忘机。 每见必樽酒,谩延率移时。 剧醉尚正色,太平辄愁眉。 万事谈未了,心随白云飞。 其如总是客,而更遽语离。 各著古人鞭,满意酬所期。 离合有自然,姑置天一涯。
邂逅南昌簿孙正之剧谈别后聊以记所期者
译文:
在古时三秦之地的淮南地区人才辈出,而在江西,则有孔氏三兄弟独占鳌头。他们如同鼎的三足一般稳稳地立足于世间,是文坛与诗界的宗师巨匠。
可惜我出生得太晚了,已然感受不到他们的流风余韵,也不知该归从何处去追寻那样的文学风尚。那龙泉宝剑的精气,在夜晚能穿透斗宿和箕宿。如今孙氏也有三位杰出的后辈,只是他们的锋芒还未完全绽放出来。
大孙做学问如同用针钻孔,能钻研到极其细微的罅隙之处,可谓深入细致。小孙的文笔如同惊雷一般,能裹挟着风雨,驱赶那绚丽的彩虹,气势磅礴。在他们这一辈人当中,这兄弟俩就像群雄中的佼佼者,让其他的人望而却步。
我很幸运,最近结识了他们兄弟中的老二,他字正之。他才情卓越,就像千里马跨越大片土地那样轻松自如;襟怀宽广,如同海鸥一样毫无机心。
每次我们见面,必定会摆上美酒,随意地闲聊,常常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很长时间。即便他喝得酩酊大醉,也依然神色端庄;谈论起太平盛世,他却总是愁眉不展。我们有说不完的话题,可心思却常常随着白云飘向远方。
无奈的是,我们都是漂泊在外的旅人,如今又突然要谈论离别之事。希望我们都能像古人那样策马扬鞭,奋力前行,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期望。
人生的聚散离合本就自有定数,我们姑且把对方放在天涯的一端,各自努力吧。
关于作者
宋代 • 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