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刘尉于厅事之东开轩曰清濑盖取其前松声然也

坐曹在西退食东,一间然尔万不同。 彼无乃俗饱吾聒,此不胜幽醒我聪。 不律不吕自中节,非夔非襄谁传宗。 意其金沙澒磅礴,否则银汉鍧穹窿。 开窗即之辨所以,老松不受风所攻。 松莫之御非自虣,风无所争不相容。 二者无心一有感,自然成声关大通。 混沌之窍君之耳,松风触处天机融。 声之真者非固有,况复流归形似中。 潺潺㶁㶁盖其似,得真忘似君新功。 更收吾耳听以气,一扫从前真似空。

译文:

南康的刘县尉在办公场所的东边开了一间小轩,取名叫“清濑”,大概是因为轩前松风之声潺潺的缘故。 我办公的时候在西边,休息的时候就来到东边。这仅仅一墙之隔,两边的情况却有着天壤之别。西边那地方大概是太世俗了,各种嘈杂的声音让我听了就厌烦;而东边这里清幽无比,让我原本混沌的听觉都清醒敏锐起来。 松风发出的声音,没有固定的音律,却自然符合节奏。就算不是像夔、襄那样的音乐大师,谁又能传承这独特的音韵呢?那声音,我猜测像是金沙在磅礴涌动,又像是银河在苍穹间轰响。 我打开窗户去探究这声音的缘由,发现原来是老松树不受风的肆意侵袭。松树并非凭借自身的强横去抵御风,风也不是非要与松树相争。二者本都无心,却在偶然间相互感应,自然就发出了声响,这声响仿佛与天地间的大道相通。 你耳朵就如同混沌世界被凿开的窍穴,松风所到之处,让你领悟到了天机。真正的声音并非本来就存在的,更何况那些流于形似的声音呢。那潺潺的声响,不过是松风之声的一种相似表现罢了。你能领悟到声音的真谛而忘却那形似的表象,这是你新的成就啊。 你若能进一步收敛自己的听觉,用“气”去感受,那就能把从前对于声音真与似的区分统统一扫而空了。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