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仲春隆庆因老留上蓝与琏老往还余续至相过浃旬言别

山立堂堂古白眉,一龙一象殿江西。 春秋多寡弟兄是,朝暮往还宾主谁。 籐坐蒲团邀二妙,其间著我成三笑。 无夏无夷迹自融,不儒不释心相照。 远公送出如欲留,陶令辞行如欲休。 殊觉上蓝今胜践,少分前辈旧风流。

译文:

在隆庆年间的壬戌年仲春时节,因老和尚留在上蓝寺,我和琏老和尚相互往来。我随后才到,和他们相聚了十来天,现在要告别了。 那位犹如高山般伟岸、有着“古白眉”美誉的大德高僧,就像龙象一般在江西一带堪称翘楚。 从年龄的差距来看,就如同春秋的不同,他们兄弟间情谊深厚;而从早晚的来往交流中,真让人难以分清谁是宾谁是主。 他们坐在藤椅和蒲团之上,皆是妙人,我加入其中,我们三人相对而笑。 不论世俗之人还是修行者,我们的踪迹自然相融;不管是儒者还是释家,我们的心都能相互映照,彼此理解。 就像当年远公和尚送陶潜时似乎有挽留之意,陶潜告辞时好像也有些犹豫。 我特别觉得此次在上蓝寺的经历实在是一次美好的实践,虽然只能稍稍领略到前辈们往日的风流韵致。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