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刘渊甫可斋

君子无莫也无适,圣人毋固也毋必。 行藏视彼时所宜,去就惟吾义之适。 吾道难莫难于权,其惟孔子为能然。 胸中还未有孔子,宁堕于偏勿求全。 愿为孔子可斋志,四可犹须省三未。 孟子何当周文王,鲁男善学柳下惠。

译文:

君子为人处世不会固执地亲近或疏远某人,也不会固定地偏向某一方;圣人不会固执己见,也不会独断专行。 一个人的出仕或隐居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适宜,是去是留只看是否符合道义。 我们所遵循的道理中,最难把握的莫过于权衡变通了,大概只有孔子能够做到恰到好处。 如果自己心中还没有达到孔子那样的境界和智慧,宁可有所偏颇,也不要盲目地追求完美。 你以“可斋”为名,大概是希望能像孔子那样行事。不过即便如此,也还得时常反省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到“可”。 孟子虽然尊崇周文王,但他的行事风格和周文王并不完全相同;鲁国的男子努力学习柳下惠的品德,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