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何子发自荆湖宣抚幕客罢归过我晋康投诗索报勉意塞请

南北新来寻旧盟,江淮襄汉又休兵。 召还开府诸元帅,谢遣游谈几老生。 背上琴声忠愤激,腰间剑气血冤腥。 君不见老范相知小相沮,横渠自反高自许。 三略六韬付掷捐,中庸大学归含咀。 未遑尽发千古圣道机,犹不失为一代士宗主。

译文:

这并不是一首古诗词,而是一首古体诗。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今南方和北方刚刚重新缔结旧日的盟约,江淮、襄汉一带又停止了战事。 朝廷召回了那些开府治事的元帅们,也辞退了好几位擅长游谈的老儒生。 有人背上的琴音中都流露出忠愤之情,腰间的佩剑还带着血冤的腥味。 你难道没看到当年范仲淹赏识张载,却又对他有所劝阻;张载自我反思进而自我期许甚高。 那些兵法谋略之类的书被弃置一旁,转而深入研读《中庸》《大学》等经典。 即便没能完全阐发出千古圣道的奥秘,那也不失为一代读书人的宗师和榜样。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