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牺娲氏,创为琴与笙。 氤氲弸混沌,噢咻擘冥茎。 合气归三律,分音丽五行。 未歌先协律,无韵不成声。 曲度初焉刌,诗机寖以萌。 朝廷风化洽,里巷颂声盈。 玄鸟三夫倡,卿云百辟赓。 口姑随所发,心自得其平。 三代德为政,四诗词见情。 揫收归礼义,点检中章程。 传久宁无杂,删多亦已精。 王通续似赘,束皙补疑赢。 圣事难为僭,时名可与争。 遒人中旷绝,乐府四纷更。 体变从苏李,枝分入逊铿。 舂容七字律,挺拔五言城。 老杜收全气,新功集大成。 统经唐末乱,派转国初清。 欧定圣俞价,苏成山谷名。 江西容入社,天下指为荣。 顾我耽余习,如今费半生。 闲中无益作,醉里不平鸣。 改罢令儿诵,吟成唤客评。 槁肝随血呕,枵腹欠书撑。 乱稿囊成瘿,狂题壁被黥。 扪心终鹿鹿,掩俗强铮铮。 要得谁然否,能为我重轻。 宗风晋王导,诗学汉匡衡。 废食毛锥子,忘年墨客卿。 风骚潜出入,古律恣纵横。 造化随机掇,江山与笔撄。 千年传有嫡,四海敌无勍。 妙韵敺三籁,徽音逼六䪫。 何当被金石,直可荐宗祊。 宿杰饶先驾,新英听主盟。 闻韶醒耳阏,慕蔺倒心旌。 伛偻循涯进,慇懃曳屣迎。 观天醯瓮坐,持斧郢门呈。 鱼未经烧尾,龙犹要点睛。 金篦轻发膜,银海骤增明。 肯作招风木,甘为附骥虻。 龙门难得到,玉府不妨倾。 乞我无嫌富,山岩可以盛。
上浙东帅王尚书
译文:
远古时期的伏羲和女娲氏,创造了琴和笙这两种乐器。那琴笙之声弥漫在混沌的天地之间,仿佛在唤醒着冥冥之中的生机。
它们将天地间的气息融合归纳为三种音律,把声音分别对应于五行。还没开始歌唱就已先契合音律,没有韵律也就不成声音。最初确定了乐曲的节奏,诗歌创作的灵感也渐渐萌生。
朝廷的风俗教化和谐融洽,大街小巷都充满了颂扬之声。就像玄鸟雌雄三鸟相唱和,大臣们也纷纷应和着“卿云歌”。嘴巴随着心意自然发声,内心也能因此获得平静。
夏商周三代以道德来治理国家,而诗歌则用来表达情感。诗歌被收集起来融入礼义之中,经过筛选符合一定的规范。
诗歌流传久了难免会有混杂,经过孔子删订后已经很精粹了。王通续写《诗》就像多余的赘物,束皙补《诗》也让人怀疑是否多余。圣人之事难以僭越,但当代的名声还是可以去争取的。
后来杰出的诗人渐渐稀少,乐府诗也多次变革。诗歌体裁从苏武、李陵开始变化,又分支到谢朓、沈约等人。那舒缓从容的七言律诗,挺拔俊逸的五言诗犹如坚固的城池。
杜甫集诗歌的全部气势于一身,在诗歌创作上成就了新的高峰。历经唐末的战乱,诗歌的流派到了宋朝初期又有了新的清朗气象。欧阳修评定了梅圣俞的诗价,苏轼成就了黄庭坚的诗名。能加入江西诗派,天下人都认为是一种荣耀。
而我沉溺于写诗的旧习,到如今已经耗费了半生时光。闲暇时写些没什么实际益处的诗作,醉后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修改完诗后让儿子诵读,写成后叫客人来品评。我写诗时绞尽脑汁,仿佛把肝都呕出来了,肚子空空却缺少书籍的支撑。
杂乱的诗稿装在袋子里像长了个大瘤子,狂放的题诗把墙壁弄得像被刺了字一样。扪心自问终究还是忙忙碌碌没有成就,只能勉强在俗世中显得有些声名。
我需要有谁来评判我的诗的好坏,谁能决定我诗的价值。您的家族风范如同东晋的王导,诗学造诣可比汉代的匡衡。
您废寝忘食地钻研文墨,和墨客们交往不分年岁。您在诗歌的“风骚”传统中自由出入,在古体和近体诗中肆意纵横。能随机摄取自然的造化之妙,让江山的美景与笔墨相互碰撞。
您的诗歌传承千年正宗,四海之内没有能与您匹敌的对手。美妙的韵律能驱遣天地间的三种自然声响,美好的声音直逼古代的六种乐器合奏。
您的诗何时能被刻在金石之上,简直可以用来祭祀宗庙。前辈杰出诗人已经领先一步,新的英才也都听您来主持诗坛大局。
我听闻您的诗就像听到了“韶乐”,让我闭塞的耳朵瞬间清醒,仰慕之情让我心旌摇动。我弯腰沿着诗歌的道路慢慢前进,您殷勤地拖着鞋子来迎接我。
我如同坐在醋瓮中观察天空一样见识短浅,拿着斧子在郢都门前卖弄。我这鱼还没经过烧尾化龙,龙还等着您来点上眼睛。
您就像金篦轻轻拨开我眼上的膜,让我的眼睛顿时明亮起来。我愿意做那招风的树木,甘心做那附在骏马身上的虻虫。
龙门那样的高处很难到达,但我愿意倾尽我的心意到您的“玉府”。请您多多给予我指导,我这山间岩穴也能够容纳您的教诲。
关于作者
宋代 • 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