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陆德隆黄叔万

辛丑随浮梗,钟陵得盍簪。 潜藩门若市,歛板客如林。 气宇黄陂阔,词源陆海深。 二豪谈正剧,一坐口俱瘖。 诗社初容入,交盟后失寻。 云山千里眼,梦寐八年心。 九陌迎连璧,孤灯话断金。 始犹疑面目,徐复记声音。 虾菜随宜簇,茅柴取意斟。 行藏更见告,文行互相箴。 愤敌常旁午,忧时半孔壬。 清风晨揖袂,明月夕离襟。 发缆东流岸,回樯倒景岑。 荆江随地卷,蜀道与天侵。 通守诸侯土,专弹百里琴。 长才优拊字,暇日少登临。 隠士隆中卧,羁臣泽畔吟。 青城山鬰积,赤壁树阴森。 哀乐归巴曲,兴亡入楚砧。 把杯空吊古,搔首重伤今。 拥户锋车急,开缄诏墨淋。 抬头高拱斗,引手上扪参。 可画安边策,无韬活国针。 寸心丹未了,双鬓白那禁。 顾我伤强矫,从今判陆沉。 磨砻闲笔砚,摹写乱鱼禽。 气反风骚朴,声收郑卫淫。 吾伊樵道上,欵乃钓矶阴。 拔茹终无志,弹冠老不任。 移书相答谢,吾突誓长黔。

译文:

这首诗较长,以下是逐句的现代汉语翻译: ### 回忆初逢 1. “辛丑随浮梗,钟陵得盍簪。” - 辛丑年我如水上漂浮的断梗四处漂泊,在钟陵有幸与你们相聚。 2. “潜藩门若市,歛板客如林。” - 当时藩王府邸门庭若市,手持笏板前来拜谒的宾客多得像树林一样。 3. “气宇黄陂阔,词源陆海深。” - 你们二人气宇轩昂,如同黄陂之水般广阔,词藻丰富,如陆海般深沉。 4. “二豪谈正剧,一坐口俱瘖。” - 你们两位豪杰高谈阔论正酣畅时,满座的人都被吸引得说不出话来。 ### 诗社交谊与别后思念 5. “诗社初容入,交盟后失寻。” - 当初我得以加入诗社,后来却失去了继续结盟交往的机会。 6. “云山千里眼,梦寐八年心。” - 我望向千里之外云山阻隔的地方,八年来梦中都在思念着你们。 ### 重逢相聚 7. “九陌迎连璧,孤灯话断金。” - 在繁华的街道上我迎接你们这如璧玉般美好的人,孤灯下我们倾心交谈,友情如断金般坚固。 8. “始犹疑面目,徐复记声音。” - 刚开始我还怀疑是不是你们本人,慢慢地才记起了你们的声音。 9. “虾菜随宜簇,茅柴取意斟。” - 我们随意地摆放着虾和菜等菜肴,尽情地斟着粗糙的酒。 10. “行藏更见告,文行互相箴。” - 你们告知我这些年的行止出处,我们还互相用文章和德行来劝诫对方。 ### 感慨时事 11. “愤敌常旁午,忧时半孔壬。” - 我时常愤恨敌人频繁侵扰,忧虑时政,朝中还有不少像孔壬那样的奸佞小人。 12. “清风晨揖袂,明月夕离襟。” - 清晨在清风中我们拱手作别,傍晚在明月下我们依依惜别。 13. “发缆东流岸,回樯倒景岑。” - 解开缆绳,船驶向东方岸边,船帆倒映在山岑的景色中。 14. “荆江随地卷,蜀道与天侵。” - 荆江的水随着地势汹涌奔流,蜀道高耸入云仿佛要与天相接。 ### 友人仕途与境遇 15. “通守诸侯土,专弹百里琴。” - 你们去治理一方土地,如同弹奏着百里之地的政事之琴。 16. “长才优拊字,暇日少登临。” - 你们有卓越的才能,善于安抚百姓,只是闲暇时间很少去登山临水游玩。 17. “隠士隆中卧,羁臣泽畔吟。” - 有人像隐居隆中卧龙岗的隐士,有人像被放逐在泽畔悲歌的羁臣。 18. “青城山鬰积,赤壁树阴森。” - 青城山树木郁郁葱葱,赤壁的树木阴森茂密。 19. “哀乐归巴曲,兴亡入楚砧。” - 喜怒哀乐融入巴地的乐曲中,兴亡之感随着楚地捣衣的砧声传来。 20. “把杯空吊古,搔首重伤今。” - 我拿着酒杯徒然地凭吊古人,挠着头深深地为当下的时局伤痛。 ### 友人被召用 21. “拥户锋车急,开缄诏墨淋。” - 门前的快车一辆接着一辆很是急切,打开诏书只见上面墨汁淋漓。 22. “抬头高拱斗,引手上扪参。” - 你们抬头仰望如同高拱北斗,伸手仿佛可以摸到参星。 23. “可画安边策,无韬活国针。” - 你们能够谋划安边的策略,也没有隐藏拯救国家的良策。 24. “寸心丹未了,双鬓白那禁。” - 你们一片丹心尚未实现抱负,两鬓却已斑白,怎能承受岁月的消磨。 ### 自伤与归隐之志 25. “顾我伤强矫,从今判陆沉。” - 看看我自己,伤感自己勉强行事,从今往后决定隐居沉沦。 26. “磨砻闲笔砚,摹写乱鱼禽。” - 闲暇时磨着笔砚,临摹描绘杂乱的鱼和禽鸟。 27. “气反风骚朴,声收郑卫淫。” - 让文章的气质回归《诗经》《离骚》的质朴,摒弃郑卫之音的淫靡。 28. “吾伊樵道上,欵乃钓矶阴。” - 在山间的樵道上读书吟诵,在钓鱼矶的阴凉处悠然划船。 29. “拔茹终无志,弹冠老不任。” - 我终究没有举荐贤才的志向,年纪大了也不堪出仕为官。 30. “移书相答谢,吾突誓长黔。” - 我写信来与你们互相酬答,发誓我家的烟囱永远是黑的(表示不出去做官)。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