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海谒两伏波将军祠

长安百二汉山河,更遣南征两伏波。 自计有何饶社稷,相寻无已枉干戈。 一时夸大心难制,千载英雄迹未磨。 逐客乞灵几前辈,丰碑费我小摩挲。

译文:

遥想当年,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地势险要,是汉朝稳固的山河根基。可即便如此,朝廷还是派遣了两位伏波将军向南征伐。 两位将军自己盘算一下,这场征伐究竟给国家带来了多少好处呢?无休止地相互征战,白白地让无数兵器染上鲜血,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当时的将领们,夸大征伐的功绩和意义,那种虚荣膨胀的心思难以克制。然而,历经千年,他们作为英雄征战的事迹却并没有被磨灭。 过往被贬谪到南方的文人墨客们,有不少人曾到这祠庙向两位伏波将军祈求护佑。如今我来到这里,摩挲着祠前高大的石碑,心中思绪万千。
关于作者
宋代曾丰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为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为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