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蜀古多士,声名争颉颃。 近代推三苏,奋发眉之阳。 君侯亦眉人,源委故深长。 少日随游宦,中年擅词场。 笑谈掇高科,步武联周行。 蟠胸富筹策,振羽方翺翔。 一朝遽勇退,万里还故乡。 名邦赞佳政,海沂还复康。 无计留君行,临分徒自伤。 我亦归旧隠,后会殊渺茫。 小儿获同升,此好固难忘。 流俗久颓敝,枨也焉得刚。 期君懋远业,志气常坚彊。
送治中杨司直
译文:
四川一带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才学之士,他们的声名相互比肩、不相上下。
近代要数苏家三父子最为杰出,他们从眉山之南崭露头角、奋发有为。
您也是眉山人,家学渊源深厚悠长。
年少时您就跟随家人在外游历做官,中年时在词坛独占鳌头。
谈笑之间就高中科举,仕途顺利得以在朝廷任职。
您胸中充满了治国的谋略,正如同展翅高飞的鸟儿般大有可为。
然而有一天您却突然毅然决然地辞官,回到万里之外的故乡。
在有名的州郡辅佐治理政务,让当地百姓恢复了安康。
我没有办法留住您继续前行,临分别时只能徒然感伤。
我自己也打算回到旧日隐居之地,日后再相聚的机会实在是太渺茫了。
我的小儿子能和您一同升迁,这份情谊我定然难以忘怀。
当下的社会风气长久以来衰败不堪,即便像我这样想要坚守刚正又怎能做到呢。
期望您能成就远大的功业,始终保持坚定刚强的志气。
关于作者
宋代 • 袁燮
袁燮(一一四四~一二二四),字和叔,学者称絜斋先生,鄞(今浙江宁波)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调江阴尉。宁宗即位,以太学正召,未几以伪学党禁论罢。久之,得浙东帅属,调福建常平属官。嘉定元年(一二○八),召为宗正簿、枢密院编修官。二年,出知江州,迁提举江西常平、权知隆兴府。俄以都官郎召,累迁国子祭酒、秘书监、礼部侍郎兼侍读。十二年,因与史弥远争和议,罢归,太学诸生祖饯者三百余人。明年,提举鸿庆宫。起知温州,未赴。十七年卒,年八十一。遗著由子甫汇刻,有《絜斋集》二十六卷、后集十三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并辑为二十四卷。事见《西山文集》卷四七《显谟阁学士致仕赠龙图阁学士开府袁公行状》,《宋史》卷四○○有传。 袁燮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正少量底本明显错字。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