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中年后,畏与亲友别。 岁月苦不长,交情固难辍。 况于桑榆景,抚事心欲折。 一朝舍我去,遂恐成永诀。 感君遇我厚,肝胆每倾竭。 惓惓念斯时,言论多激烈。 忆君哦松日,志操已超越。 庾台欲推荐,风之使来谒。 耻于呈其身,保此端以洁。 君今宰壮县,便道理舟楫。 不骑京国鲸,不改岁寒节。 升沈分自定,义理我所说。 黎甿久困穷,恩惠思周浃。 奸欺巧蒙蔽,精神要昭彻。 邻境犹绎骚,武备不可阙。 弓兵暨保甲,阅习贵严切。 悬赏劝之射,人人艺精绝。 莫言一邑小,振作在贤杰。 士气苟奋扬,威声必震叠。 自怜老且病,羡君健而决。 老病保余生,健决广贤业。 自期素不浅,有志终炜烨。 日诵论孟书,端如明鉴揭。 圣贤以为法,今古同一辙。 便邮频寄音,解我寸心结。 他年再觌面,伟论起衰怯。
送赵大冶晦之
译文:
谢安到了中年以后,就害怕和亲朋好友分别。人生的岁月实在是太短暂了,而深厚的交情又难以割舍。何况如今我们都已到了晚年,回想往事,心中更是悲痛欲绝。一旦你离我而去,我真担心这会成为永别。
我感激你对我情深义重,总是对我坦诚相待,毫无保留。回想起我们相处的时光,你言辞恳切,多有激烈之论。记得你在县衙吟诗度日时,志向和操守就已超凡脱俗。当时庾台想要推荐你,派人让你来拜见。可你却以主动求见为耻,坚守着自己的正直和高洁。
如今你要去治理大县,已备好船只即将赴任。你不追逐京城的功名利禄,始终坚守着高尚的气节。人生的升降沉浮自有定数,这些义理我都明白。当地的百姓长久以来穷困潦倒,你要把恩惠广泛地施加给他们。对于那些奸诈欺瞒、巧于蒙蔽的行为,你要明察秋毫。
邻境还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军事防备可不能缺失。对于弓兵和保甲,要严格认真地训练他们。悬赏鼓励他们练习射箭,让每个人都技艺精湛。不要说一个小县城没什么作为,关键在于贤能之人去努力振作。如果士气能够振奋昂扬,那威严的名声必然会震动四方。
我自感年老多病,十分羡慕你身体康健、做事果决。我这年老多病之人只能保全余生,而你却能凭借康健果决成就一番大事业。你向来对自己期望不低,只要有志向,最终一定会大放光彩。你每天诵读《论语》《孟子》,就像高举着明亮的镜子。以圣贤为榜样,古往今来都是一个道理。
希望你常常通过便邮给我寄信,解开我心中对你的牵挂。等将来我们再次见面时,你的高见一定能让我这衰颓怯懦的人重新振作起来。
关于作者
宋代 • 袁燮
袁燮(一一四四~一二二四),字和叔,学者称絜斋先生,鄞(今浙江宁波)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调江阴尉。宁宗即位,以太学正召,未几以伪学党禁论罢。久之,得浙东帅属,调福建常平属官。嘉定元年(一二○八),召为宗正簿、枢密院编修官。二年,出知江州,迁提举江西常平、权知隆兴府。俄以都官郎召,累迁国子祭酒、秘书监、礼部侍郎兼侍读。十二年,因与史弥远争和议,罢归,太学诸生祖饯者三百余人。明年,提举鸿庆宫。起知温州,未赴。十七年卒,年八十一。遗著由子甫汇刻,有《絜斋集》二十六卷、后集十三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并辑为二十四卷。事见《西山文集》卷四七《显谟阁学士致仕赠龙图阁学士开府袁公行状》,《宋史》卷四○○有传。 袁燮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正少量底本明显错字。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