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学浅无源,涧谷才咫尺。 志士务广深,沧溟渺难测。 俗子一作吏,书几尘土积。 志士虽涖官,群书玩无斁。 废书固俗子,既俗又奚责。 嗜书苟不已,无乃旷厥职。 臧谷均亡羊,孰为失与得。 古人有大端,后学宜取则。 有余不可尽,不足在所益。 努力求至当,毋蹈一偏失。
枕上有感呈吕子约
译文:
那些世俗的学问浅薄得很,就好像山间的小溪和山谷,距离虽近,但其深度和广度非常有限。而有志之士追求的学问既广博又精深,就如同那辽阔无边的大海,深邃得难以测量。
那些世俗之人一旦去做了官,书桌几案上很快就积满了尘土,再也不看书学习了。而有志之士即便在任为官,依然会沉浸在众多书籍之中,反复研读,从不厌倦。
荒废读书自然是那些世俗之人的行径,既然他们如此俗气,也就不必过多指责了。但要是有人一味地沉迷于读书,难道就不会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吗?这就如同《庄子》里臧和谷两个人放羊都丢了羊一样,到底谁算有失、谁算有得,很难说得清。
古代的贤人们有很多值得遵循的大原则,后世的学者应该把他们当作榜样。知识就像取之不尽的宝藏,有剩余时也不可穷尽;而自己不足的地方,就应该努力去增益。我们要努力追求最为恰当的处事方式,可不要陷入片面的错误中去。
关于作者
宋代 • 袁燮
袁燮(一一四四~一二二四),字和叔,学者称絜斋先生,鄞(今浙江宁波)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调江阴尉。宁宗即位,以太学正召,未几以伪学党禁论罢。久之,得浙东帅属,调福建常平属官。嘉定元年(一二○八),召为宗正簿、枢密院编修官。二年,出知江州,迁提举江西常平、权知隆兴府。俄以都官郎召,累迁国子祭酒、秘书监、礼部侍郎兼侍读。十二年,因与史弥远争和议,罢归,太学诸生祖饯者三百余人。明年,提举鸿庆宫。起知温州,未赴。十七年卒,年八十一。遗著由子甫汇刻,有《絜斋集》二十六卷、后集十三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并辑为二十四卷。事见《西山文集》卷四七《显谟阁学士致仕赠龙图阁学士开府袁公行状》,《宋史》卷四○○有传。 袁燮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正少量底本明显错字。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