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能攻玉,诗人此意宜三复。 莫嫌山骨太坚峭,足使国珍充韫匮。 磨砻砥砺功日新,圭璧琮璜光可烛。 人生行己良独难,昼夜营营昏利欲。 欲为全德古君子,莫弃忠规甘谄曲。 忠规未必皆我友,言是人非亦可录。 彼虽蒙蔽不自知,察人过差穷隠伏。 圣人阃域未易到,责我谓我追遐躅。 观渠待我最深厚,我听其言当佩服。 端知良药苦难堪,已我沈疴功甚速。 古人闻过每欣喜,要令忠告来相续。 今我昏怠不自强,逆耳阔疎亲软熟。 嗟予未免世俗病,每读古书知不足。 今朝偶诵攻玉诗,从此闻善三薰沐。
他山之石
译文:
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诗人写下这样的话实在值得反复品味。
不要嫌弃那山上的石头太过坚硬陡峭,它却能够让珍贵的玉石被雕琢出来,充实进宝库之中。
经过不断地打磨砥砺,玉石会日新月异,制成的圭璧琮璜等玉器光彩照人,可以照亮周围。
人在世上立身行事实在太难,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心思都被利欲所蒙蔽而变得昏昧。
若想要成为品德完美的古代君子,就不要抛弃忠诚的规劝,而甘愿听从谄媚的话语。
忠诚地给予规劝的人不一定都是我们的朋友,即便他们说的话看似合理,可行为却并不好,他们的话也值得记录下来。
他们虽然自己被蒙蔽而不自知,但却能观察到别人的过错和隐藏的问题。
圣人的境界不容易达到,他们要求我、激励我去追随古代贤人的脚步。
看他们对待我是如此深厚,我听到他们的话应当铭记于心。
要知道良药往往难以下咽,但它治愈我重病的功效却十分迅速。
古代的人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常常欣喜不已,就是希望不断地有人来真诚地劝告自己。
如今我昏沉懈怠,不能自我激励,对于逆耳的忠言疏远不理,却亲近那些只会说软话讨好的人。
唉,我也难免染上这世俗的毛病,每次读古书时都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今天偶然诵读了这首关于“攻玉”的诗,从现在起,我听到好的建议就要像经过三次薰香沐浴一样,认真对待、虚心接受。
关于作者
宋代 • 袁燮
袁燮(一一四四~一二二四),字和叔,学者称絜斋先生,鄞(今浙江宁波)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调江阴尉。宁宗即位,以太学正召,未几以伪学党禁论罢。久之,得浙东帅属,调福建常平属官。嘉定元年(一二○八),召为宗正簿、枢密院编修官。二年,出知江州,迁提举江西常平、权知隆兴府。俄以都官郎召,累迁国子祭酒、秘书监、礼部侍郎兼侍读。十二年,因与史弥远争和议,罢归,太学诸生祖饯者三百余人。明年,提举鸿庆宫。起知温州,未赴。十七年卒,年八十一。遗著由子甫汇刻,有《絜斋集》二十六卷、后集十三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并辑为二十四卷。事见《西山文集》卷四七《显谟阁学士致仕赠龙图阁学士开府袁公行状》,《宋史》卷四○○有传。 袁燮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正少量底本明显错字。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