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祠

昭君天赋倾城色,何事君王未曾识。 徘徊顾影无计留,一朝远嫁匈奴国。 匈奴风日暗飞尘,昭君绝艳惊国人。 单于骇叹昔未覩,甘心保塞为藩臣。 从来败德由女美,褒妲骊姬及西子。 玉环飞燕更绝佳,遗臭千载堪咨嗟。 毛生善画古无有,强把丹青倒妍丑。 却教尤物摈绝域,能为君王罄忠益。 闻说昭君出塞初,朔风萧飒吹衣裾。 聊将琵琶寄离恨,痛绝玉颜嫔老胡。 老胡死矣义当返,慷慨怀归曾上书。 君王有诏从胡俗,恸哭薄命终穹庐。 自古佳人多命薄,亦如才士多流落。 人才有益尚疏外,佳人无补何可怼。 君不见萧生堪猛岂不忠,君王疑信相半终不容。

译文:

王昭君天生就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可为什么皇帝却一直没能赏识她呢?她只能独自徘徊,顾影自怜,没有办法留住皇帝的目光,最后一朝远嫁去了匈奴国。 匈奴那边风沙弥漫、尘土飞扬,王昭君那绝世的美貌却震惊了匈奴国人。匈奴单于又惊又叹,说自己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美人,心甘情愿守卫边塞,成为汉朝的藩臣。 向来都说君主道德败坏是因为女色,像褒姒、妲己、骊姬还有西施就是例子。杨贵妃和赵飞燕更是美丽绝伦,却留下千古骂名,实在让人叹息。 画师毛延寿擅长绘画,堪称古今无双,却非要颠倒美丑。他把王昭君这样的美人摒弃到偏远的异域,可王昭君却能为皇帝尽忠效力,维护边塞安宁。 听说王昭君刚出塞的时候,北风萧瑟,吹动着她的衣襟。她只能用琵琶寄托离别的愁绪,美丽的容颜就这样在塞外老去,实在令人痛心。 匈奴单于死后,按照大义她本应返回汉朝,她也慷慨地上书请求回去。可皇帝却下诏让她遵从匈奴习俗,她只能痛哭自己命运薄苦,最后死在了塞外的帐篷里。 自古以来美人大多命运不好,就像有才学的人常常漂泊失意一样。有才能、对国家有益的人都会被疏远排斥,美人对国家没有实际作用,又何必去怨恨命运呢?你看那萧望之、王章难道不是忠臣吗,可皇帝对他们半信半疑,最终还是容不下他们。
关于作者
宋代袁燮

袁燮(一一四四~一二二四),字和叔,学者称絜斋先生,鄞(今浙江宁波)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调江阴尉。宁宗即位,以太学正召,未几以伪学党禁论罢。久之,得浙东帅属,调福建常平属官。嘉定元年(一二○八),召为宗正簿、枢密院编修官。二年,出知江州,迁提举江西常平、权知隆兴府。俄以都官郎召,累迁国子祭酒、秘书监、礼部侍郎兼侍读。十二年,因与史弥远争和议,罢归,太学诸生祖饯者三百余人。明年,提举鸿庆宫。起知温州,未赴。十七年卒,年八十一。遗著由子甫汇刻,有《絜斋集》二十六卷、后集十三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并辑为二十四卷。事见《西山文集》卷四七《显谟阁学士致仕赠龙图阁学士开府袁公行状》,《宋史》卷四○○有传。 袁燮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正少量底本明显错字。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