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射山中冰雪姿,凛然标格欺寒威。 一经蒙庄品题后,使人起敬如宾尸。 仙风道骨今何有,韶颜丰颊夸绝奇。 闽中有美信姝丽,衣被五色光参差。 荧煌已讶色夺目,柔滑更喜香浮肌。 天工著意破炎毒,故遣佳实生繁滋。 旨哉悦口众所嗜,岂闻来去分招麾。 其他所产亦有取,游女敢自同宫妃。 我家甬东萃闽舶,胜事屡入骚人辞。 有时根拔信宿至,风枝露叶殊未衰。 杂然红绿间陈紫,图牒所在生致之。 始知河豚与江柱,诗人取譬聊滑稽。 宾朋恣食水晶颗,残膏賸馥沾群儿。 年来吏役困奔走,此志不展常低垂。 轻红酽白不易得,西风每起莼鲈思。 忽蒙杰句警偷懦,一洗尘虑忘渴饥。 此中滋味甚不薄,吾曹哜嚅当及时。 挥毫咏物聊复尔,相待莫负平生期。
和李左藏荔支
译文:
这首诗的大致翻译如下:
荔枝就如同姑射山中那有着冰雪般姿态的仙子,它凛然的品格甚至能压倒寒冷的威力。就好像庄子品评过的那些超凡之人一样,一经被提及,便让人肃然起敬,如同对待祭祀中的神主牌位。
如今那具有仙风道骨的事物已难寻觅,而荔枝那美好的容颜、丰满的脸颊,堪称绝妙奇特。福建产出的荔枝确实美丽动人,它外皮色彩斑斓,如五彩衣被般闪耀着参差的光芒。
它色泽明亮,光彩夺目,令人惊叹;果肉柔滑,香气似乎都浮在肌肤之上,更让人喜爱。上天有意要破除炎热的毒害,所以让这美好的果实大量生长。
荔枝味道甘美,口感宜人,是众人都喜爱的美食,哪管它是如何被采摘、运输的呢。其他地方所产的水果也有可取之处,但就像出游的女子不敢与宫廷妃嫔相比一样,都比不上荔枝。
我家所在的甬东汇聚了福建来的船只,荔枝这件美事多次被诗人写入辞章。有时荔枝带着根,经过一两天就能送到,连带着风拂过的枝丫、带露的叶子都还未衰败。
红色和绿色的荔枝与陈紫品种掺杂在一起,按照图谱记载的品种都能新鲜地送到。这时才知道诗人把河豚和江柱与荔枝作类比,不过是开开玩笑而已。
宾客朋友们尽情地品尝着如水晶般的荔枝果,连剩下的汁水和香气都让孩子们沾到了光。
这些年我被公务所困,四处奔走,品尝荔枝的心愿一直未能实现,常常为此而失落。如今这轻红酽白的荔枝已不易得到,每当秋风起时,我就像张翰一样涌起对家乡美食的思念。
忽然收到您的绝妙诗句,警醒了我这慵懒怯懦之人,一下子洗去了我心中的尘虑,让我忘记了口渴和饥饿。
荔枝的滋味十分醇厚,我们应当及时品尝享受。我挥笔写下这首咏物诗,不过是如此罢了,希望我们不要辜负了这品尝荔枝的美好时光。
关于作者
宋代 • 袁燮
袁燮(一一四四~一二二四),字和叔,学者称絜斋先生,鄞(今浙江宁波)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调江阴尉。宁宗即位,以太学正召,未几以伪学党禁论罢。久之,得浙东帅属,调福建常平属官。嘉定元年(一二○八),召为宗正簿、枢密院编修官。二年,出知江州,迁提举江西常平、权知隆兴府。俄以都官郎召,累迁国子祭酒、秘书监、礼部侍郎兼侍读。十二年,因与史弥远争和议,罢归,太学诸生祖饯者三百余人。明年,提举鸿庆宫。起知温州,未赴。十七年卒,年八十一。遗著由子甫汇刻,有《絜斋集》二十六卷、后集十三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并辑为二十四卷。事见《西山文集》卷四七《显谟阁学士致仕赠龙图阁学士开府袁公行状》,《宋史》卷四○○有传。 袁燮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正少量底本明显错字。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