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麦谣一首

稗草化稻疑谈空,我有异麦真年丰。 三歧鼎足如争雄,两歧对秀攒眉峰。 棣华英粲花影重,黄云列阵翻春风。 问此厥初何所从,涂山之阳一牧童。 手持足接复一翁,三十八双来无穷。 庆元道大天下公,渐渐擢芒瑞时雍。 不生内地生边封,天以德致惊诸戎。 周家之始西徂东,彼疆为密此界崇。 已而率育四海同,帝命盖自贻牟通。 渔阳昔当汉之隆,亦有此瑞堪形容。 氓谣不上甘泉宫,私以誉守疑非恭。 濠梁献祥不一逢,一生二生重熙中。 今年分外佳气浓,疆吏岂敢贪天功。 归禾拟奏区区忠,仄闻圣德方谦冲。 班春于郊但劝农,谕以种麦莫懒慵。 大麦更戒细细舂,明年从驾巡崆峒,此饭要到滹沱供。

译文:

传说稗草能变成稻子,这听着像是空谈,可我这儿有奇异的麦子,预示着真正的丰年。 麦子长出三枝,如同鼎的三足,好似在争夺雄长之位;还有长出两枝的,相对挺立,就像攒起的眉峰。它们如同棣树的花朵般光彩明艳,花影重重叠叠,金黄的麦浪如列阵的军队,在春风中翻涌。 要问这奇异麦子最初是从哪儿来的呢?是在涂山的南面,一个牧童发现的。之后一位老翁也参与其中,不断手持、接续,三十八双这样的瑞麦源源不断地出现。 庆元年间,道义广布,天下为公。这些麦子渐渐抽穗,祥瑞之象与和乐的时世相呼应。它们不长在内地,却长在边疆,上天凭借德行降下此瑞,让那些外族都感到震惊。 周朝兴起时,从西方迁往东方,那片疆土是密国,这边地界是崇国。后来百姓都得以养育,四海同一,帝王的使命大概是从这嘉谷就开始相通了。 从前渔阳在汉朝兴盛之时,也有这样的祥瑞可以描述。但当时百姓的歌谣没有传到皇帝的宫殿,私下用来赞誉太守,有人怀疑这不够恭敬。 濠梁多次出现祥瑞之兆,在国家兴盛和乐的时期不断有这样的情况。今年祥瑞的气息格外浓郁,边疆的官吏哪敢贪取上天的功劳。 我打算像当年周公进献嘉禾一样,上奏这瑞麦以表我小小的忠心。我私下听闻圣上品德谦逊,在郊外颁布春令只是勉励农事,告知百姓种麦不要偷懒。还要告诫大家把大麦细细舂好,明年圣上要是去崆峒巡视,这麦子做成的饭要能像当年光武帝在滹沱吃的饭一样,供圣上享用。
关于作者
宋代王阮

(?—1208)宋江州德安人,字南卿。王韶曾孙。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对策极言迁都建康以图进取。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整修战备,金人不敢犯。改知抚州。韩侂胄闻其名,特命入奏,诱以美官,遭拒大怒,批旨予祠。归隐庐山以终。有《义丰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