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都庸庸生祸胎,东都切切绳公台。 平生故人苦畏辱,坐定白云那肯来。 沉几深略满帝腹,且憩先生一双足。 使知天上麒麟儿,不似犬羊甘豢畜。 渭滨老叟不自持,为人人以鹰名之。 岂识桐江一竿竹,依旧秋风鱼正肥。 古来贤者亦避世,往往适逢天地闭。 得如建武亦不恶,又值首阳难降志。 山木阴阴江面寒,此天别在壶中宽。 几曾流出桃花去,宝气自骇人间观。 当时不愿世知己,称到于今却如此。 塞马得失天好还,千驷齐侯不穷理。
题严陵钓台一首
译文:
西汉时朝政昏庸,埋下了祸乱的根源,那些庸碌之辈胡作非为。东汉时期,朝廷急切地想要整治权贵三公的行为,规范纲纪。
严光他平生和光武帝刘秀是故人,但他深深害怕遭受屈辱,即便光武帝坐定等待,他也像那自在的白云一样,不肯前来应召入仕。
光武帝心中藏着深沉的谋略和远见卓识,他想让严光暂且停下他的脚步,辅佐自己。他希望严光能知道,自己是天上麒麟般杰出的人物,不会像对待犬羊那样把贤才圈养起来。
姜子牙在渭水之滨垂钓时难以自持,一心想得到贤君重用,人们都用“鹰扬”来形容他的抱负。可他哪里能懂得严光在桐江持竿垂钓的心境呢?严光就那样悠然地在秋风中享受着肥美的鱼儿。
自古以来,贤德的人常常会选择避世隐居,往往是因为恰好遇上了世道黑暗、天地闭塞的时期。严光要是能遇上像光武帝建武年间那样相对清明的世道,其实也不算坏。但他又有着像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那样坚守气节、不肯屈服的志向。
严陵钓台周围山林树木郁郁葱葱,江面上透着丝丝寒意,这里仿佛是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就像那神奇的壶中天地一样宽广。这里几乎不曾有过像桃花源那样流出桃花来引人探寻的事情,可它自身散发的高洁气质,却让世间人惊叹不已。
当年严光并不愿让世人了解自己的志向,可到如今却被人们如此称赞。世间的得失就像塞翁失马一样,上天自有它的安排,齐景公拥有千驷之富却不懂得人生的道理。
整体来说,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对比严光和姜子牙等人物,赞颂严光不慕名利、坚守气节、避世隐居的高尚品格,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事得失的一种豁达看法。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