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君文武随所求,马上檄草兼词头。 五兵铸就杀气动,却写三赋祥光流。 左逾阴山右绝漠,汉地自厌胡沙恶。 圣门历历宫墙深,风乎不知咏归乐。 作常虽窄海浪宽,沂水何止八九吞。 当年曾点见真趣,推琴难挽由求论。 课儿读易夜参五,香烬销沉灯莽卤。 东家梦熟几时知,还有渔人叹良苦。
寄题钟秀才咏归堂
译文:
钟先生文才武略都能随他心意施展,骑在马上既能草拟檄文,又能撰写诏诰。他若投身武事,就像将五种兵器打造完成,浑身散发着肃杀之气;可当他转而舞文弄墨,写出的辞赋就如祥瑞之光般流转动人。
他在军事上有卓越的才能,往左能跨越阴山,往右能远渡沙漠。中原大地之人早已厌恶那胡地沙尘的恶劣环境。然而,圣人之门的学问犹如宫墙般深邃,可有些人却不懂得像曾点那样在春风中吟咏而归的乐趣。
钟先生的居处虽然狭小,就像一方小天地,但他的内心世界却如宽广的海浪。那小小的沂水又怎能与他的胸怀相比,他的胸怀能容纳八九条沂水都不止。
当年曾点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趣,他推开琴,那洒脱的姿态表明他难以苟同子路和冉求的观点。
钟先生夜晚陪着孩子研读《易经》,直到深夜。炉中的香渐渐燃尽,灯火也显得昏黄暗淡。东家之人在睡梦中沉醉,哪里知晓钟先生的这份追求呢?就如同渔人在艰难的生活中劳作,旁人又怎会真正体会到他们的辛苦。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