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山先生讳日寄绮伯

先生一去三十年,苹藻聊修讳日虔。 雌剑忽寻雄剑逝,恰恰岁暮吾无钱。 乃知毫发有造化,此礼终与吾毋缘。 人生损益固常理,韩门仍被流俗牵。 凤毛辞采非不美,再拜焚香符水前。 驱邪院中诸将吏,或书或画纵横县。 网山有灵应大笑,安得师友尚流传。

译文:

先生离世已经三十年了,我采来苹草和藻草,姑且诚心诚意地在先生忌日这天祭祀一番。 就像雌剑忽然追寻雄剑而去一样(暗指亲人离世),又正好到了年末,我身无分文。 由此我才明白,哪怕是细微之事都有命运的安排,看来行这祭祀之礼终究与我没有缘分。 人生有得有失本来就是常理,韩愈门下的弟子还会被流俗所影响。 那些后人如凤毛般辞采华美并非不好,可却在画着符水的面前恭敬下拜、焚香祭祀。 驱邪院中的那些神将官吏的画像,有的写着字,有的画着像,杂乱地悬挂着。 要是网山先生在天之灵有知,一定会大笑吧,哪里还能有师友之道传承流传啊。
关于作者
宋代陈藻

陈藻,字元洁,号乐轩,长乐(今属福建)人,侨居福清(今属福建)之横塘。屡举进士不第,终身布衣。师事林光朝高弟林亦之,并称城山三先生,倡行伊、洛之学于东南。闭门授徒,不足自给,游食东南各地。后林亦之四十年卒(《宋元学案》卷四七附录林希逸《乐轩诗筌序》),年七十六尚在世(本集卷三《艾轩老先生文集刊传》)。理宗景定四年(一二六三)赠迪功郎,谥文远(《宋史》卷四五)。著作由门人林希逸编为《乐轩集》八卷。清乾隆《福州府志》卷五九、光绪《福清县志》卷一三有传。 陈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轩集》为底本(其中卷一至卷三为诗),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