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年十四,三五不知八。 源流于其母,造化保太察。 小儿十岁周,松竹不知对。 吾休置奴婢,天遣供井碓。 我昔训童多,虚受人家怨。 愚智暗中分,何以偿渠愿。 怪我自生儿,寒窗仍未睹。 亲朋责我苛,诲之非莽卤。 易教委虚谈,过庭祗取笑。 谁将蝴蜨飞,勒作秋蝉叫。 迺舅久从游,村巫语又听。 身死欲葬埋,发掘安可凭。 两世太平山,此墓何人主。 有房既分派,无息堪应举。 农商攀不及,矧乃君子儒。 生前聊尔尔,没后真卑污。 他日主我丧,通经得两郎。 试之以巨创,整整到大祥。 愿汝且康健,送我归山岗。
叔嘉叔平既斩衰祝之以诗
译文:
### 前言
这首诗内容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时代特色和个人情感,涉及家庭、教育、丧葬等诸多方面,以下是逐句的现代汉语翻译。
### 翻译
大儿子已经十四岁了,连简单的三五相加等于八都弄不明白。
这根源大概在于他的母亲,老天造物有时也太过不察。
小儿子刚满十岁,连“松竹”这样简单的对仗都不知道。
我也不用去购置奴婢了,老天派他们来给我充当井边舂米的劳力。
我过去教导过很多孩童,却白白遭受了人家的埋怨。
孩子的愚笨与聪慧在暗中就已注定,我又拿什么去满足人家的期望呢。
别人怪我自己生的儿子,在寒窗苦读下也没什么出息。
亲戚朋友指责我对孩子太过苛刻,可我教导他们也并非鲁莽草率。
把容易的道理讲给他们听就像空谈,我在家里教导他们也只招来别人的取笑。
谁能把翩翩起舞的蝴蝶,硬逼得像秋蝉一样鸣叫呢。
他们的舅舅长期跟我一起学习,却又去听信村巫的话。
人死后想要安葬,靠那些村巫挖掘墓地哪里能靠谱呢。
两代人都葬在太平山,这墓将来由谁来掌管呢。
家族有房支已经分派,却没有能去参加科举的子嗣。
从商从农他们都比不上别人,更何况成为君子儒呢。
活着的时候也就这样罢了,死后可就真的显得卑下污浊了。
希望将来我去世的时候,这两个孩子能通达经书。
用巨大的变故来考验他们,能让他们整整齐齐地守孝到除服。
只愿你们暂且健健康康的,送我回归山岗入土为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