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咏七十

我才弱冠出乡闾,日渐回头旧迹疎。 惟有乡闾才德士,记在心胸如记书。 老来乍作龙门客,臭味讶君多似渠。 讲论前辈三数公,果然少壮皆群居。 因话隆兴乾道事,恍惚此身栖故庐。 迺知场屋非巨网,却放鲲鲸为逸鱼。 不得浮名须得寿,人爵何如天爵有。 谈禅会意一二言,遣兴成诗千百首。 气清形瘦力不羸,缓步登临快如走。 夕阳晓鸡神愈健,端坐纵谈谁解纠。 今春七十休计年,此是神仙人识否。 生平但看神仙手,何曾把钱弄升斗。

译文:

我二十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回首往昔,那些旧日的踪迹也渐渐变得疏远模糊了。 只有家乡那些有才学和品德的人,还清晰地记在我的心里,就像记住书本上的知识一样。 我年老之后偶然成为了有贤德者汇聚之地的座上客,惊讶地发现您的志趣和那些前辈才德之士十分相似。 我们一起谈论起前辈中的几位人物,果然他们年少时都曾一同相处。 接着又聊到隆兴、乾道年间的事情,恍惚间我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旧日的居所。 由此我才明白,科举考场并非是一张巨大的网,它没能网住那些如同鲲鲸般有才华的人,让他们成了漏网之鱼。 得不到浮名却能获得长寿,人间的爵位哪里比得上上天赋予的福分呢。 您谈禅时只需寥寥一二句话就能让人领会其中深意,遣兴时能创作出千百首诗歌。 您气质清朗、身形消瘦,但体力并不衰弱,缓缓步行登山,那轻快的样子就像奔跑一样。 从夕阳西下到清晨鸡啼,您精神愈发健旺,端坐着纵情谈论,谁又能来纠正您的高论呢。 今年您七十岁了,就别再去计较年岁了,您这样的状态,莫不是神仙下凡,旁人可曾看出来呢? 您这一生只专注于像神仙一样超凡的本领,何曾把心思放在金钱和世俗的营生上呢。
关于作者
宋代陈藻

陈藻,字元洁,号乐轩,长乐(今属福建)人,侨居福清(今属福建)之横塘。屡举进士不第,终身布衣。师事林光朝高弟林亦之,并称城山三先生,倡行伊、洛之学于东南。闭门授徒,不足自给,游食东南各地。后林亦之四十年卒(《宋元学案》卷四七附录林希逸《乐轩诗筌序》),年七十六尚在世(本集卷三《艾轩老先生文集刊传》)。理宗景定四年(一二六三)赠迪功郎,谥文远(《宋史》卷四五)。著作由门人林希逸编为《乐轩集》八卷。清乾隆《福州府志》卷五九、光绪《福清县志》卷一三有传。 陈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轩集》为底本(其中卷一至卷三为诗),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