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有李明府其伯子襟怀夐然世表某早知敬慕长诵诸人今老矣辄韵之以贻其子孙云

庙食于莆李长者,变海为田散郊野。 福宜孙子百千年,家甲三山总文雁。 西城一位京朝郎,官虽未显善声扬。 伯曰孝纯遵义方,潘安容貌心蒙庄。 幼小抠趋父执时,挂口何曾闻是非。 到了交游如一日,肯学世情随盛衰。 我头半白言稍传,晚出要教识前贤。 睽远莫能修世契,拟将下笔无由缘。 喜今有便归乡多,吾姪春中偏饮和。 老去旧怀因称叙,吉人与就幸如何。 满眼各为君父子,谁忧平地起风波。

译文:

我们家乡有位姓李的县官,他的大儿子胸怀高远,远超世俗之人,我很早就对他心怀敬意与仰慕,还常常向众人夸赞他。如今我老了,就写了这首诗来赠给他的子孙。 在莆田享受祭祀的李长者,把海边的荒地改造成了农田,让这肥沃的田地散布在郊野。他的福气应该泽被子孙百千年,他家族在福州地区那可是出类拔萃,人才如同有序的大雁一般。 西城有一位京朝郎,虽然官职不算显赫,但他的美名却广为传扬。他的大儿子叫孝纯,为人遵循道义。他有着潘安那样俊美的容貌,内心却像庄子一样豁达超脱。 他年幼时跟着父亲与长辈们交往,嘴里可从没说过别人的是非。与人交往始终如一,哪会像世俗之人那样,根据别人的兴衰来改变态度。 我头发都半白了,名声也稍微有了点传播。晚年我要让后辈认识这些贤德之人。可惜距离遥远,没办法维系世代的情谊,想写点东西也一直找不到缘由。 高兴的是如今有很多机会回到家乡,我的侄子在春天里和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我年老了,便趁机说起旧日的情怀,能和贤德之人相聚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满眼看到的都是您父子这样的贤德之人,谁还会担忧平白无故生出风波呢。
关于作者
宋代陈藻

陈藻,字元洁,号乐轩,长乐(今属福建)人,侨居福清(今属福建)之横塘。屡举进士不第,终身布衣。师事林光朝高弟林亦之,并称城山三先生,倡行伊、洛之学于东南。闭门授徒,不足自给,游食东南各地。后林亦之四十年卒(《宋元学案》卷四七附录林希逸《乐轩诗筌序》),年七十六尚在世(本集卷三《艾轩老先生文集刊传》)。理宗景定四年(一二六三)赠迪功郎,谥文远(《宋史》卷四五)。著作由门人林希逸编为《乐轩集》八卷。清乾隆《福州府志》卷五九、光绪《福清县志》卷一三有传。 陈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轩集》为底本(其中卷一至卷三为诗),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