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溪大石

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 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 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 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 行穿城中罢市看,但惊可怪谁复珍。 荒烟野草埋没久,洗以石窦清泠泉。 朱栏绿竹相掩映,选致佳处当南轩。 南轩旁列千万峰,曾未有些奇嶙峋。 乃知异物世所少,万金争买传几人。 山河面战变陵谷,何为落彼荒溪𣸣。 山经地志不可究,遂令异说争纷纭。 皆云女埚初锻炼,融结一气凝精纯。 仰视苍苍补其缺,染此绀碧莹且温。 或疑古者燧人氏,钻以出火为炮燔。 苟非神圣亲手迹,不尔孔窍谁雕剜。 又云汉使把汉节,西北万里穷昆仑。 行经于阗得宝玉,流入中国随河源。 沙磨水激自穿穴,所以镌凿无瑕痕。 嗟予有口莫能辩,叹息但以两手扪。 卢仝韩愈不在世,弹压百怪无雄文。 争奇鬭异各取胜,遂至荒诞无根原。 天高地厚靡不有,丑好万状奚足论。 惟当扫雪席其侧,日与嘉客陈清罇。

译文:

秋夜新降的寒霜落下,秋水渐渐变浅,一块巨石露出了寒冷小溪的岸边。它布满青苔,被泥土侵蚀,还遭禽鸟啄击,在溪水中时隐时现,从秋到春,历经无数岁月。 溪边有位老翁,他从小就看着这块石头,对我如此殷勤地前来查看感到十分疑惑。我喜爱这块石头,将它远远地移到幽深的山谷,用三头小牛拉着两轮车来运载它。车子穿过城中时,连集市上的人都停下买卖出来观看,大家只是惊讶于它的怪异,却没有人懂得珍惜它。 这块石头被荒烟野草埋没了很久,我用石穴中清凉的泉水将它洗净。把它安置在朱红色的栏杆和翠绿的竹子相互掩映之处,选了个好地方放在南轩前。南轩旁边排列着千万座山峰,可都没有它这般奇特嶙峋。 由此可知世间的奇异之物实在稀少,就算有人出万金争买,又有几人能拥有它呢?山河变迁,陵谷变换,它为何会落在那荒僻的溪边呢?山经地志里都找不到关于它的记载,于是各种奇异的说法便纷纷出现了。 大家都说它是女娲当初炼石时,融合天地之气凝结而成的精纯之物。女娲仰视苍穹,用它来修补天空的缺口,所以它染上了青紫色,色泽莹润且质地温和。也有人怀疑它是古代燧人氏用来钻木取火的石头。如果不是神圣亲手留下的痕迹,不然那些孔窍是谁雕琢出来的呢? 还有人说它是汉朝使者手持汉节,到西北万里之外的昆仑探寻时,在经过于阗得到的宝玉,随着黄河源头的水流流入了中原。经过沙石的磨砺和水流的冲击,它自然形成了孔洞,所以没有人工镌刻的痕迹。 唉,我有嘴也无法争辩这些说法的对错,只能叹息着用双手抚摸它。卢仝和韩愈都已不在人世,如今没有能镇住这些怪诞说法的雄文了。大家争奇斗异,各说各的道理,以至于说法荒诞得毫无根据。 天地广阔,无奇不有,世间万物美丑万状,又哪里值得去细细评说呢?我只应当扫去石旁的积雪,铺上席子,每天和好友们在它旁边摆上美酒,共享这美好时光。
关于作者
宋代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