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

百姓病已久,一言难遽陈。 良医将治之,必究病所因。 天下久无事,人情贵因循。 优游以为高,宽纵以为仁。 今日废其小,皆谓不足论。 明日坏其大,又云力难振。 旁窥各阴拱,当职自逡巡。 岁月寖隳颓,纪纲遂纷纭。 坦坦万里疆,蚩蚩九州民。 昔而安且富,今也迫以贫。 疾小不加理,浸淫将徧身。 汤剂乃常药,未能去深根。 针艾有奇功,暂痛勿吟呻。 痛定支体胖,乃知针艾神。 猛宽相济理,古语六经存。 蠹弊革侥幸,滥官绝贪昏。 牧羊而去狼,未为不仁人。 俊乂沉下位,恶去善乃伸。 贤愚各得职,不治未之闻。 此说乃其要,易知行每艰。 迟疑与果决,利害反掌间。 舍此欲有为,吾知力徒烦。 家至与户到,饱饥而衣寒。 三王所不能,岂特今所难。 我昔忝谏列,日常趋紫宸。 圣君尧舜心,闵闵极忧勤。 子华当来时,玉音耳尝亲。 上副明主意,下宽斯人屯。 江南彼一方,巨细到可询。 谕以上恩德,当冬反阳春。 吾言乃其槩,岂止一方云。

译文:

老百姓受苦已经很久了,这其中的状况一言难尽,很难一下子说清楚。 优秀的医生要治疗病症,必定会探究病根所在。 天下长久太平无事,人们在处事上都看重因循守旧。 把悠闲自在当作高尚,把宽容放纵当作仁义。 今天废弃一件小事,大家都说不值得讨论。 明天破坏一件大事,又说无力挽救。 旁观者都袖手旁观,当职的人自己也迟疑不前。 随着岁月流逝,事情逐渐衰败,国家的法纪纲常于是变得混乱不堪。 那广袤万里的疆土,淳朴无知的九州百姓。 过去生活安定富足,如今却陷入贫困的困境。 疾病刚开始时不加以治疗,就会逐渐蔓延全身。 汤药只是普通的药物,没办法去除病根。 针灸艾灸有奇特的功效,虽然会有短暂的疼痛,但不要呻吟叫苦。 疼痛过去后身体就会康健,那时才知道针灸艾灸的神奇。 治理国家要宽猛相济,这样的道理在古代经典里早有记载。 革除弊端,杜绝侥幸之事,罢黜那些贪婪昏庸的官员。 这就如同在牧羊时赶走狼,不能算是不仁义。 让贤能的人从下位得到提拔,去除恶人,善举才能得到伸张。 贤人和愚人各自都能有合适的职位,这样国家还治理不好,那是从来没听说过的。 这些道理是关键所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往往艰难。 迟疑不决和果断行事,其中的利害关系就在反掌之间。 舍弃这些道理而想要有所作为,我知道那只是徒劳费力。 想要做到挨家挨户地关照,让饥者有食、寒者有衣,即便是古代的三王也做不到,更何况是现在呢。 我曾经有幸在谏官之列,每天都到紫宸殿上朝。 圣明的君主有尧舜一样的仁爱之心,忧心操劳。 子华你这次前往江南的时候,亲耳聆听过圣上的旨意。 你要对上符合圣明君主的心意,对下缓解百姓的困境。 江南那一个地方,无论大小事情都可以去询问了解。 向百姓传达皇上的恩德,让他们在寒冬中感受到如阳春般的温暖。 我所说的只是大概情况,可不仅仅适用于江南这一个地方啊。
关于作者
宋代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