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其一

圣学律万世,玉振仍金声。 大贤务矫俗,始以和自名。 智者稽所终,流弊固难行。 求圆能舍规,鲁男乌可轻。

译文:

圣人的学问为万世立下准则,它如击磬声般圆满收尾,又似撞钟声般开端宏大,音韵和谐且完美。 贤能的人致力于矫正不良的世俗风气,开始以“和”来为自己的主张命名。 聪慧的人会考察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因为知道随波逐流产生的弊端肯定难以消除,更无法长远发展。 如果想要画出圆形却舍弃圆规,那鲁国那个坚守礼义、不逾矩的男子可不能被轻视啊。 注:“鲁男”一般指鲁国男子,有典故讲鲁国一男子拒绝与邻家寡妇共居一室避雨,坚守礼义。此诗中作者以“鲁男”为例强调坚守准则、不随波逐流的重要性。
关于作者
宋代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