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涧水自警

昔往灵隠山,寺前贪看水。 木阴鉴晖彩,泓渟绝尘滓。 游鯈惯餠饵,敲栏聚如蚁。 坐玩岂不佳,直须波浪起。 开闸放三板,惊雷奔壑底。 如油石上苔,老淀光弥弥。 衣裳任溅洒,轻飚飒盈耳。 归来尚入梦,睡觉思未已。 累年罕游山,深居远廛市。 林卉渐丛茂,穷幽并余美。 疏涧弥百寻,萦纡带苹芷。 因风作微澜,绿皱偏可喜。 有时日向晚,湾处闲徙倚。 簟纹韡縠皴,风平一齐止。 瑠璃莹不动,最爱中间里。 拟将拄杖探,恐破难整理。 拟将瓦砾投,恐涴难揩洗。 夹岩桃树影,迎望青迤逦。 飞禽既归宿,独留老居士。 足痺未忍去,更欲置床几。 长绳系羲轮,不容落西汜。 倏思家中景,非同借来比。 已拚闲到老,从老闲至死。 自此晴便看,其看岂涯涘。 冥然心有语,功父吾戒尔。 操行益孤高,谨终当似始。 灵襟永虚洁,内外非二体。 行住坐卧处,泥渠亦清泚。 免令水有言,人污贻我耻。

译文:

### 前半部分:回忆灵隐山观水经历 以前我前往灵隐山,在寺前贪婪地观赏涧水。树木的阴影倒映在水中,映衬着光彩,那潭水清澈平静,没有一点尘埃杂质。水里游动的白鲦鱼习惯了人们投喂的饼饵,只要敲击栏杆,它们就像蚂蚁一样聚拢过来。坐着观赏这般美景,自然是十分惬意,但我更期待那波浪涌起的壮阔场景。 后来打开水闸,放下三板船,水流如惊雷般向壑底奔腾而去。石头上的青苔像油一样滑润,老旧的沉淀泛着光泽。我任由水花溅洒在衣裳上,微风飒飒在耳边作响。归来之后,这景象还常常出现在梦里,睡醒了思绪仍停留在那片水间。 ### 中间部分:描绘当下居所附近涧水之景 多年来我很少去游山,深居简出,远离了喧闹的集市。居所周边的林木花卉渐渐生长得繁茂起来,探寻幽深处能发现诸多美妙之处。一条山涧蜿蜒伸展足有上百丈,曲折萦回,还夹杂着苹草和白芷。微风吹过,水面泛起细小的波澜,那绿色的褶皱格外惹人喜爱。 有时候天色渐晚,我会在水湾处悠闲地徘徊。水面的波纹就像竹席的纹理,又似皱纱般起伏,风一停,波纹也都一同静止了。此时的水面如琉璃般莹润不动,我最爱这平静的中央部分。我本想拿拄杖去探一探,又怕打破这宁静难以恢复;本想投下一块瓦砾,又怕弄脏了水面难以清洗。 山涧两旁岩石上桃树的影子,远远望去,青绿一片连绵不绝。飞鸟都已归巢栖息,只留下我这个老居士独自在此。我的腿脚都麻了却还不忍离去,甚至想在这里放置床和几案。真希望能用长绳系住太阳,不让它落入西边的水中。 ### 后半部分:借水自警 突然想到家中的景象,这涧水的清幽和外面借来的繁华可没法相比。我已经决心闲适地度过余生,从老去一直到生命终结都要如此清闲。从现在起,只要天晴我就来看这涧水,这观赏的兴致哪有尽头啊。 我内心仿佛有个声音在默默诉说:功父啊,我要告诫你。你的操行要更加孤高,做事要始终如一地谨慎。心灵要永远保持虚静纯洁,内心和外在要合为一体。无论行、住、坐、卧,即使身处泥沼之中,也要保持自身的清澄。可别让这水“说话”,说因为人的污染而让它蒙羞啊。
关于作者
宋代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