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印歌

修溪检校闲桃李,暗记苍苔唯屐齿。 野鸳时看立汀沙,个字分明尤足喜。 金驼银鼻岂关念,梦月当窗印寒水。 闺门瓜戍忽临期,交与铜章令涤视。 篆文春蚓红萦缠,背刻太平兴国年。 因记太宗全盛日,车书万里恢山川。 吴王纳地初改郡,钱塘国势犹依然。 治中选任不轻予,纵受往往皆前贤。 顾我何人来冒缀,迂愚缩朒仍孤顇。 买臣虽陋会稽怀,靖节殊慙彭泽弃。 职分犹得按西湖,岸址防侵除葑秽。 泛舟何事最官况,属玉䴔䴖总徒隶。 无烦移牒水仙王,径写新篇就印章。 给露洗开千树色,支风吹发万荷香。 持归桂隠真堪乐,世界清凉似岩壑。 更将此印印渠诗,是我前生那得知。

译文:

在修溪边,我像悠闲的桃李般自在,默默行走,只有屐齿在青苔上留下印记。时不时能看到野鸳鸯站立在汀洲的沙滩上,它们那如同“个”字般分明的姿态,实在让人满心欢喜。 什么金驼钮、银鼻钮的印章,我根本不放在心上,我在梦里看着月光洒在窗前,映照在寒冷的水面上。忽然到了闺门守卫和瓜州戍守换防的时期,我接过那枚铜质官印,仔细地擦拭端详。 印上的篆文如同春天的蚯蚓般弯曲缠绕,印背上刻着“太平兴国”的年份。这让我想起了宋太宗的全盛时期,那时天下车同轨、书同文,万里河山都得到了拓展。当年吴王献上土地,这里刚改成郡的时候,钱塘的国势依旧不减。选拔治中的官职可不是轻易就能给予的,以往获得这个职位的往往都是贤能之人。 想想我是什么人啊,却冒昧地担任了这个职务。我迂腐愚笨、胆小退缩,还孤独憔悴。像朱买臣那样,虽然我才学浅陋,但也有对会稽的眷恋;又像陶渊明一样,我惭愧自己没能像他那样毅然舍弃彭泽令的官职。 我的职责还能让我巡查西湖,防止湖岸被侵蚀,清除湖中的菰草和污秽。在西湖上泛舟时,什么最能体现这为官的情状呢?那些属玉鸟、䴔䴖鸟仿佛都成了我的下属。 不用麻烦给水仙王发送公文,我直接拿起这枚印章,写下新的诗篇。它就像能让露水洗净千树的颜色,让微风拂动万荷的香气。 我拿着这枚印回到桂隐,真的是无比快乐,感觉整个世界都像山林沟壑一样清凉。要是再用这枚印来印我的诗,可我前生的事,又怎么能知晓呢?
关于作者
宋代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