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洞留题

我生百无能,唯工说山水。 洞霄天一柱,真仙昔居止。 苍崖入九锁,修涧清彻底。 层林仰首看,冷雾随步起。 饶君俗到骨,至此换却髓。 一亭巧当门,乃是压涧尾。 便教宝玉做,思之未为侈。 道人喜客来,先引玩清泚。 源头放泉出,猛喷深壑里。 顷刻百万丈,宁论尺与咫。 冰涛卷雷鼓,滂湃力未已。 天然句满眼,润色谢东里。 拟议及思惟,望风当披靡。 回观翠蛟语,舞字最不死。 两诗故自妙,似觉泉在凡。 正须吾三人,作意共整理。 要令石点头,滔滔那解此。

译文:

我这一生什么本事都没有,唯独擅长描述山水之美。 洞霄宫就像天空中的一根支柱,从前是真正的仙人居住的地方。 那青色的山崖进入重重关锁般的境地,修长的山涧清澈见底。 抬头仰望层层树林,清冷的雾气随着脚步升腾而起。 就算你俗气到了骨子里,到了这里也会换了骨髓变得超凡脱俗。 有一座精巧的亭子正对着洞口,它恰好位于山涧的尽头。 就算用宝玉来建造这座亭子,想来也不算过分奢侈。 道观里的道士喜欢有客人来访,先带着我去欣赏清澈的水流。 从源头放出泉水,泉水猛烈地喷向深深的沟壑之中。 瞬间泉水能奔涌百万丈之远,哪里还能以尺和咫这样短小的长度来衡量。 如冰般的波涛翻卷,好似擂响了雷声般的大鼓,汹涌澎湃的势头一刻也不停歇。 满眼都是天然成趣的景致,能吟出绝妙诗句,可惜无法请郑国的子产那样的人来润色。 若想构思描绘这景色,在这美景面前都会显得无力。 回头再看前人描写翠蛟亭的诗句,其中“舞”字最有生气。 那两首诗固然精妙,但似乎笔下的泉水还是平凡了些。 正需要我们三个人,用心一起去创作诗篇。 要写出能让石头都点头称赞的诗句,那些泛泛之谈哪里能理解这其中的奥妙呢。
关于作者
宋代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