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田鉴一夺,周官寒如灰。 赐玨先沦奔,乃自垂棘胎。 劫火到咸阳,六国无珍材。 空余虢山在,蚌水相萦回。 古潭月荒凉,孤光翳复开。 六丁所邀留,珪魄幻紫瑰。 閟藏三千年,掘狱无张雷。 君先世闽南,家枕凤咮堆。 夜光有感触,渠伊入剸裁。 向来匪石心,不转误国魁。 皦如照万世,是君以闻来。 远孙极风流,乞语谫余哀。 摩挲紫云姿,百感集我怀。 石汝亦不遇,无两欧苏梅。
龚立道家藏虢月石屏
译文:
### 译文
沧海桑田变迁,那往昔的鉴宝被夺去,周朝的典章制度也已冷寂如灰。
本应赏赐的玉玦先已沦失奔散,它本是垂棘美玉般的珍贵材质所化。
战火蔓延到咸阳,六国再没有了珍稀的宝物。
只留下虢山依旧,山下水如蚌中水流般萦绕回旋。
古老水潭边月色荒凉,那孤独的月光时被遮蔽又时而复明。
这石屏像是被六丁神所挽留,月亮的光影幻化成了紫色的瑰宝。
它被隐秘地收藏了三千年,却没有像张华、雷焕那样能识宝的人将它发掘。
您的先辈世居闽南,家就在凤咮堆旁。
石屏的夜光似乎有所感应,于是被人开采雕琢。
从前那些心如顽石、不知变通的人,贻误了国家的命运。
这石屏皎洁的光辉可照耀万世,您因它的美名而来。
您这位远代子孙极为风流,向我索求诗句,可惜我才疏学浅只能带着哀伤勉强为之。
我摩挲着这紫云般姿态的石屏,百感交集涌上心头。
石屏啊,你也生不逢时,没有遇上欧阳修、苏轼、梅尧臣那样能赏识你的人。
### 解析
这首诗围绕龚立道家藏的虢月石屏展开,先回顾历史变迁,宝物沦失,引出石屏的来历。接着描述石屏的神奇,它似被神留,却长久未被发现。后联系人事,感慨那些不知变通的人误国,而石屏光辉可照万世。最后诗人因石屏主人索诗,抒发自身才浅之叹,也为石屏未遇知音而惋惜。
关于作者
宋代 • 敖陶孙
敖陶孙(一一五四~一二二七),字器之,号臞庵、臞翁,长乐(今属福建)人。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乡荐第一,省试下第,客居昆山。后在太学时因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历海门主簿,漳州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崇正簿。理宗即位,奉祠归乡。宝庆三年卒,年七十四。陶孙以诗名于时,有《臞翁诗集》,已佚。遗诗见收于《江湖集》、《江湖后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八《臞庵敖先生墓志铭》。 敖陶孙诗,第一、二卷以汲古阁影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所收《臞翁诗集》为底本,校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第三、四卷以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之《江湖后集》中所收诗为底本。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五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