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尝为李公客,坐觉金气肃东南。 钩章棘句护帖妥,独立却视何𪩘𪩘。 此公行世有步里,十不五试惊愚凡。 尺书飞出岷峨西,每沐问讯相雕镵。 向来思贤实微尚,梦濯杜老百花潭。 环英玉蘂媚初服,风日清美生妍酣。 直言李公似杜公,前者何愧后何慙。 今来划逢丁太常,目所未接心已甘。 孤标出林唳霜鹘,健论转海驱风帆。 张旜万里足骑壮,富公所说惟饥馋。 国中何自得吾兀,尊足乃为公所贪。 承郎曹司略清贵,龙鸾牺象劳所监。 工歌韶頀未敢请,前有琴瑟纷相参。 据梧枝策了自解,箭锋一语渠谁谙。 世间声利大苇箔,置身各自萦茧蚕。 一闻解缚脱躯命,往往唶舌徒婀媕。 千人万人声一槩,请听野老真常谈。 捐身大是守身橛,阅世当求出世衔。 君今气色日日上,岁晚能同弥勒龛。
与太常丞丁晦甫
译文:
这首诗较为古奥,涉及不少用典和比较生僻的表达,以下是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我从前曾是李公的座上宾客,只觉得那如金气般的肃杀之感笼罩着东南大地。
李公作文讲究字句锤炼,使文章妥帖精妙,他卓然独立,那气质就像高耸的山峰般挺拔。
这位李公行走世间有自己的准则和步伐,才华只用了不到一半就令愚笨平凡之人惊叹。
他的书信从岷峨山的西边传来,我常常承蒙他的问候,信中的言辞就像雕刻般深刻。
我向来仰慕贤才,这其实是我的一点小追求,梦中我仿佛在杜甫曾濯足的百花潭中洗涤心灵。
周围的花朵如玉蕊般美丽,与我的新衣相互映衬,风和日丽,让人沉醉在这美好之中。
我直言李公就如同杜甫一般,前人并不惭愧,后人也不必羞愧。
如今偶然遇到了丁太常,还没亲眼见到您,心中就已十分认可。
您如那霜天中冲出树林的鹘鸟般超凡脱俗,高谈阔论好似转动大海的风帆般气势磅礴。
您若张起旗帜远行万里,随行的骑士也必定雄壮,就像富弼所说的那样,让人又敬佩又“嘴馋”(羡慕)。
在这世间哪里能找到像您这样杰出的人呢,您却看重我的些许才能。
您担任的承郎曹司之职也算清贵,就像掌管龙鸾牺象这些珍贵器物般责任重大。
我不敢请求您演奏韶頀这样的高雅乐章,因为已有琴瑟之音纷纷交织。
您依靠着梧桐树,手持马鞭,自然能洞悉事理,那如箭锋般犀利的言语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
世间的声名和利益就像巨大的苇箔,人们各自像被茧束缚的蚕一样纠缠其中。
一旦有人听闻解脱束缚、摆脱世俗性命的道理,往往只是咋舌惊叹,却又态度暧昧不敢行动。
千万人的声音都千篇一律,请听听我这山野老人的真心话。
舍弃自身的虚名其实才是守护自身的根本,历经世事应当寻求超脱尘世的境界。
您如今的气色一天比一天好,到了晚年定能像弥勒佛一样自在安闲。
关于作者
宋代 • 敖陶孙
敖陶孙(一一五四~一二二七),字器之,号臞庵、臞翁,长乐(今属福建)人。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乡荐第一,省试下第,客居昆山。后在太学时因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历海门主簿,漳州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崇正簿。理宗即位,奉祠归乡。宝庆三年卒,年七十四。陶孙以诗名于时,有《臞翁诗集》,已佚。遗诗见收于《江湖集》、《江湖后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八《臞庵敖先生墓志铭》。 敖陶孙诗,第一、二卷以汲古阁影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所收《臞翁诗集》为底本,校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第三、四卷以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之《江湖后集》中所收诗为底本。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五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