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龟山慧海长老

向来缚虎正死急,今日看牛无可鞭。 我提审定之两印,十年勘尽诸方禅。 浙东西山好僧相,头目静如秋水莲。 试令回眼参壁观,掣顿已作猕猴颠。 平生棒喝不作用,何者可毒臞翁拳。 龟山爬沙吸淮海,上有蜀客蹲其颠。 石颅铁脊锯牙齿,老龟无力供回旋。 自言小来坐鬼窟,木客对诵明月篇。 山中白石足朝饭,无语可对蹲鸱前。 一行乃得命大谬,万事瓦裂今萧然。 祇念竿木事游戏,铁胎五百成拘牵。 至人无心亦到我,顾念尘脚相摩湔。 是身如云即虚幻,安要包裹争鲜妍。 尔来臞翁颇狡狯,随风转柂忘洄沿。 都梁采药竟何有,杖头挑得枯藤僊。 高堂暗坐触蝙蝠,放光时有阶头砖。 了无一法可酬难,蒲团禅板久已捐。 山空月明础石员,百围老干行参天。 何当断手释椎凿,与师共泛荆溪船。

译文:

过去我就像在拼命缚虎,处境危急万分,如今却如悠然看牛,连鞭子都不必用了。 我掌握着审定佛法的两方印信,十年来参透了各方的禅机。 浙东浙西的名山有很多高僧大德,他们的神态宁静,就像秋水中的莲花。 试着让他们回首参究达摩祖师的壁观法门,却像猕猴一样慌乱无章。 平日里的棒喝之法在这里毫无作用,还有什么能像我这清瘦老人的拳头一样警醒人呢。 龟山就像一只在淮海间缓慢爬行的老龟,山上有一位蜀地来的客人盘坐在山巅。 他有着石头般的头颅、钢铁般的脊梁和锯齿般的牙齿,老龟都无力承受他的折腾。 他自己说年少时曾在鬼窟中静坐修行,与木客一起诵读着关于明月的诗篇。 山中的白石就足以充当早饭,面对那形如蹲鸱的石头也无话可说。 走上这修行之路实在是命运弄人,如今万事都如瓦片碎裂般消散,一片萧然。 只想着像艺人表演竿木技艺那样自在游戏,却被众多的清规戒律束缚住了。 至人无心却也眷顾到我,顾念着我这尘世之身需要洗涤。 这肉身就像云一样虚幻不实,何必还要去精心包裹、追求光鲜亮丽呢。 近来我这清瘦老人也变得狡黠机灵起来,就像船随风转向,忘了逆流还是顺流。 到都梁采药最终也没采到什么,只在杖头挑回了一个枯藤般的仙人形象的东西。 在高堂中暗暗坐着,还会碰到蝙蝠,偶尔像阶头的砖一样发出些光亮。 我连一个法门都拿不出来应对这修行难题,蒲团和禅板早已被我丢弃。 山间空旷,明月高悬,础石圆润,粗壮的古树高耸入云。 什么时候才能放下手中的工具,和长老您一起泛着小船在荆溪上游玩啊。
关于作者
宋代敖陶孙

敖陶孙(一一五四~一二二七),字器之,号臞庵、臞翁,长乐(今属福建)人。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乡荐第一,省试下第,客居昆山。后在太学时因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历海门主簿,漳州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崇正簿。理宗即位,奉祠归乡。宝庆三年卒,年七十四。陶孙以诗名于时,有《臞翁诗集》,已佚。遗诗见收于《江湖集》、《江湖后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八《臞庵敖先生墓志铭》。 敖陶孙诗,第一、二卷以汲古阁影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所收《臞翁诗集》为底本,校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第三、四卷以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之《江湖后集》中所收诗为底本。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五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