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道中

善财平明白下床,供君一钵曹溪香。 山中老卢致无恙,为我一洗醒而狂。 问君江行何所见,邂逅今朝识山面。 群峰亦自不相知,漥者欲逃危欲献。 漥逃危献知奈何,小草远志元同科。 时来随喜出云雨,不来抱蔼休岩阿。 老人于山消底物,毕愿托身仍托骨。 接颐孤撑看未已,万马崩腾过倏忽。 贵人祗听宫门镮,何曾一叶吼冰滩。 转头便下贞阳峡,岭猿举臂招入还。 归来海上亦不恶,把酒持螯夸至乐。 明朝远碧望林峦,依旧朱栏照城郭。

译文:

清晨,心地纯善的人早早起床,准备好一钵如曹溪般清香的供品。 山中的禅宗六祖慧能(老卢)想来安好,希望他能为我洗去那清醒却又狂放的状态。 我问你在江上航行都见到了什么,今天偶然间得见这山的真容。 群峰之间似乎也互不了解,低洼的山峰好像想要逃离,高耸的山峰则好像在争相展现自己。 低洼的想逃、高耸的想献,这又能怎样呢,就如同小草和远志原本就同属一类。 时机到来时,它们也能随缘化作云雨,时机未到,就怀抱云雾栖息在山坳。 我这老人在这山中消磨着什么呢,只希望能把身躯和骸骨都托付于此。 那如支撑下巴般孤高耸立的山峰看也看不够,可转眼间又像万马奔腾般迅速掠过。 那些权贵们只听得惯宫门的环佩声,哪里曾听过一叶扁舟在冰滩上的呼啸声。 转眼间就过了贞阳峡,山岭上的猿猴抬起手臂,好像在招呼我回去。 回到海边也不错,手持酒杯、品尝螃蟹,夸说这是极致的快乐。 第二天清晨,远远眺望青山林峦,那朱红色的栏杆依旧映照在城郭之上。
关于作者
宋代敖陶孙

敖陶孙(一一五四~一二二七),字器之,号臞庵、臞翁,长乐(今属福建)人。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乡荐第一,省试下第,客居昆山。后在太学时因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历海门主簿,漳州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崇正簿。理宗即位,奉祠归乡。宝庆三年卒,年七十四。陶孙以诗名于时,有《臞翁诗集》,已佚。遗诗见收于《江湖集》、《江湖后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八《臞庵敖先生墓志铭》。 敖陶孙诗,第一、二卷以汲古阁影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所收《臞翁诗集》为底本,校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第三、四卷以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之《江湖后集》中所收诗为底本。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五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