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桃花台

去年过桃花,心情乱飞絮。 今年重来时,烟水已成趣。 川华动春绿,渔艇自来去。 况复江上山,玉立美无度。 徘徊欲吟诗,日暮不成赋。 但见飞鸟归,暝色带云树。 我生亦何求,行止随所寓。 悠然此时心,但觉狎鸥鹭。 风定波自平,可玩不可怖。 堪嗟世间人,险阻起平路。 兹焉得所图,万事不关虑。

译文:

去年我路过桃花台的时候,心情就像那纷飞的柳絮一样,飘忽不定、杂乱无章。 今年我再次来到这里,眼前如烟的水汽和浩渺的江水构成了一幅富有意趣的画面。 河川两岸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勃,泛起了春天的绿意,江上的渔艇自由自在地来来去去。 更何况那江对面的山峦,像玉一样挺立着,美丽得无法形容。 我在这美景中徘徊,想要吟诗一首,可直到太阳快落山了,也没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诗赋。 只看见归巢的鸟儿纷纷飞回,暮色笼罩着云彩和树木。 我这一生又有什么追求呢?无论行动还是停留,都随遇而安就好。 此刻我的内心十分悠然,只觉得自己仿佛能和鸥鹭等水鸟亲密嬉戏。 风停了,波浪自然就平静下来,这平静的水面只适合欣赏,不会让人感到害怕。 可叹这世间的人啊,总是在平坦的道路上自己制造出艰难险阻。 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内心所向往的东西,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再让我忧虑牵挂。
关于作者
宋代陈文蔚

陈文蔚(一一五四~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一五《癸未老人生日》“翁余九十儿七十”推定),字才卿,学者称克斋先生,上饶(今属江西)人。曾举进士不第。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始从朱熹学。后聚徒讲学,与徐昭然等创为豫章学派。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以上所著《尚书解注》,授迪功郎。卒年九十四(《宋人传记索引》作卒年八十六,未知何据)。有《克斋集》十七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明刻本附张时雨《陈克斋先生记述》,明嘉靖《广信府志》卷一六、《宋元学案》卷六九有传。 陈文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张时雨崇祯十七年刻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