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锡归自玉山昌甫以三诗送之后二篇有及予与徐子融傅岩叟之意且托其转寄答其意以谢之 其二

曾共傅岩孙,同坐傅岩石。 纪游未抄寄,双梅解相忆。 天涯思美人,折花陡岑寂。 所幸柱上题,如新未陈迹。

译文:

我曾经和傅岩孙一起,共同坐在傅岩的石头上。记录那次游玩的文字还没抄写寄给你呢,那两棵梅花树仿佛也懂得我们相互牵挂之情。 远在天涯海角,我思念着远方的好友,折下花朵时陡然间更觉寂静孤独。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柱子上题写的文字,就好像新写上去的一样,没有成为陈旧的痕迹。
关于作者
宋代陈文蔚

陈文蔚(一一五四~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一五《癸未老人生日》“翁余九十儿七十”推定),字才卿,学者称克斋先生,上饶(今属江西)人。曾举进士不第。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始从朱熹学。后聚徒讲学,与徐昭然等创为豫章学派。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以上所著《尚书解注》,授迪功郎。卒年九十四(《宋人传记索引》作卒年八十六,未知何据)。有《克斋集》十七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明刻本附张时雨《陈克斋先生记述》,明嘉靖《广信府志》卷一六、《宋元学案》卷六九有传。 陈文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张时雨崇祯十七年刻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