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露坐偶书且勉同学子

人生邂逅如岐路,南北东西忽离聚。 渊明本赋归去来,保社乃今随所寓。 读书不杂嚣尘声,好在园林最幽处。 朱桥跨出林阴外,一水绕庭将绿护。 有时小立凭危栏,临风不忍空归去。 矧逢暑夕远灯火,杖策月林时散步。 更深每与二三子,辍寐每为清景驻。 山高望望北斗低,花香拂拂南薰度。 拟将胸次涤河汉,不管衣巾湿风露。 清谈未必真废事,言下应当有微悟。 不妨俯仰更观察,此意直须起训诂。 郊墟次第新凉入,自可灯窗穷入暮。 凡人努力在年少,老大悲伤欲何诉。 嗟予学古虽有志,蹭蹬独为一生误。 鸢鱼性分信机浅,风月情怀乃天赋。 归哉要结园绮徒,清夜团栾绕庭树。

译文:

人生的相遇和分别就像在岔路口一样,一会儿在南一会儿在北,一会儿相聚一会儿分离,变化无常。陶渊明本就写过《归去来兮辞》归隐田园,如今我们也像他一样,随着机缘所至而定居下来。 在这里读书,没有尘世的喧嚣吵闹,最好的地方就是那幽静的园林。红色的小桥横跨在林阴之外,一湾碧水环绕着庭院,仿佛把绿色都守护起来。 有时候我会独自在高高的栏杆旁小立,迎着微风,实在不忍心就这样空空地回去。更何况在这炎热的夏夜,远离了灯火的喧闹,我常常拄着拐杖在月光笼罩的树林里散步。 夜深了,我还常常和两三个同学好友一起,为了这清幽的景色而忘记了睡觉。抬头望向高山,感觉北斗星都显得很低;微风拂过,阵阵花香随着南风飘来。 我想要把自己的胸怀像银河一样洗涤得清澈纯净,也不在乎衣巾被风露打湿。清谈不一定就是在浪费时间,说不定在言语之间就能有细微的感悟。 不妨时而抬头时而低头,仔细观察这一切,这种意境真的值得我们从训诂学的角度去深入探究。 郊外的村落渐渐有了新凉的气息,我们正好可以在灯光下的窗前读书到日暮。人在年少的时候就应该努力奋斗,如果到老了再悲伤后悔,又能向谁倾诉呢? 唉,我虽然有志于学习古人的学问,却一生坎坷,白白耽误了自己。我就像那空中的鸢鸟和水里的游鱼一样,对事物的本性理解浅薄,不过对风月的情怀倒是上天赋予的。 回去吧,我要结交像东园公、绮里季那样的贤士,在清凉的夜晚,大家围绕着庭院的树木欢聚在一起。
关于作者
宋代陈文蔚

陈文蔚(一一五四~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一五《癸未老人生日》“翁余九十儿七十”推定),字才卿,学者称克斋先生,上饶(今属江西)人。曾举进士不第。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始从朱熹学。后聚徒讲学,与徐昭然等创为豫章学派。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以上所著《尚书解注》,授迪功郎。卒年九十四(《宋人传记索引》作卒年八十六,未知何据)。有《克斋集》十七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明刻本附张时雨《陈克斋先生记述》,明嘉靖《广信府志》卷一六、《宋元学案》卷六九有传。 陈文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张时雨崇祯十七年刻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