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忠州见寄

道义虽同趣,穷通奈两途。 蜀闽歌召杜,莘野乐唐虞。 世上风波恶,胸中矛盾无。 交情岁寒见,故我即今吾。

译文:

虽然咱们在追求道义这件事上志同道合,但无奈在人生的境遇方面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您在蜀地(或闽地)就像西汉的召信臣、东汉的杜诗那样,是深受百姓爱戴、政绩卓著的好官,百姓都在歌颂您的功绩;而我呢,就如同在莘野耕种的伊尹一样,自在地乐享着这太平之世。 这世间的风波险恶无比,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危险;但好在我的心中没有那些自我矛盾的纠结与困扰。 咱们之间的交情就像松柏在寒冬中展现出坚韧一样,历经岁月的考验愈发深厚。如今的我还是过去您所熟知的那个我,不曾改变。
关于作者
宋代陈文蔚

陈文蔚(一一五四~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一五《癸未老人生日》“翁余九十儿七十”推定),字才卿,学者称克斋先生,上饶(今属江西)人。曾举进士不第。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始从朱熹学。后聚徒讲学,与徐昭然等创为豫章学派。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以上所著《尚书解注》,授迪功郎。卒年九十四(《宋人传记索引》作卒年八十六,未知何据)。有《克斋集》十七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明刻本附张时雨《陈克斋先生记述》,明嘉靖《广信府志》卷一六、《宋元学案》卷六九有传。 陈文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张时雨崇祯十七年刻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