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安堂

苴茅动龚胜,屠昼恐王蠋。 二君夭天年,千载叹莫赎。 今代史伯存,危行光往躅。 繄昔开禧年,狂童叛吾蜀。 非招讵肯往,全身不受辱。 平林萃群鸮,高飞独黄鹄。 屹如中流柱,烱若昆山玉。 元气頼以存,余风厉颓俗。 平生慕庞公,以安贻嗣续。 岂为万锺加,居然一丘足。 晚山云自归,春风草还绿。 代谢纷吾前,灵台独无欲。 一从身落南,先庐蜀江曲。 中间乱离瘼,几人惠文触。 烂额皆论功,考槃终不告。 临风一长谣,白驹在空谷。

译文:

### 首段(“苴茅动龚胜,屠昼恐王蠋。二君夭天年,千载叹莫赎。”) 古时朝廷以茅包土分封诸侯,这诱惑曾让龚胜有所动摇,而白天的杀戮场景让王蠋心生恐惧。这两位贤士都没能尽享天年就离世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他们的遭遇叹息不已,这种损失无法弥补。 ### 第二段(“今代史伯存,危行光往躅。繄昔开禧年,狂童叛吾蜀。”) 如今有位史伯存先生,他行为正直高尚,其光辉事迹能与古代贤人的足迹相辉映。在往昔开禧年间,有狂妄之徒在我们蜀地叛乱。 ### 第三段(“非招讵肯往,全身不受辱。平林萃群鸮,高飞独黄鹄。”) 史先生如果不是被合理地征召,怎肯轻易前往。他保全了自身,没有遭受屈辱。就像在那平旷的树林里聚集着一群猫头鹰般的恶人,而史先生却如独自高飞的黄鹄一样高洁。 ### 第四段(“屹如中流柱,烱若昆山玉。元气頼以存,余风厉颓俗。”) 他像屹立在江河中的中流砥柱,又像闪耀着光芒的昆山美玉。国家的元气依靠他得以留存,他的高尚遗风激励着颓败的世俗风气。 ### 第五段(“平生慕庞公,以安贻嗣续。岂为万锺加,居然一丘足。”) 史先生一生仰慕东汉的庞公,把安稳宁静的生活理念传给后代。他哪里会为了优厚的俸禄而改变自己,仅仅一座山丘般的隐居之地就足以让他满足。 ### 第六段(“晚山云自归,春风草还绿。代谢纷吾前,灵台独无欲。”) 傍晚山间的云自然地飘归,春天的风一吹,草又变绿了。世间万物的更迭变化在我眼前纷纷上演,而史先生的灵魂却独守着无欲无求的境界。 ### 第七段(“一从身落南,先庐蜀江曲。中间乱离瘼,几人惠文触。”) 自从史先生流落到南方,他的故居就在蜀江的弯曲处。在这期间经历了战乱流离的疾苦,有多少人触犯了法律。 ### 第八段(“烂额皆论功,考槃终不告。临风一长谣,白驹在空谷。”) 那些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都被论功行赏,而像史先生这样隐居自乐的人始终不宣扬自己的事迹。我迎着风放声长歌,仿佛看到一匹白色的骏马在空旷的山谷中。
关于作者
宋代任希夷

任希夷(一一五六~?),字伯起,号斯庵。伯雨曾孙。其先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徙居邵武(今属福建)。弱冠登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第(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调浦城簿、萧山丞。宁宗开禧初为太常寺主簿。嘉定四年(一二一一),以宗正丞兼太子舍人。累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十二年,签书枢密院事,十三年,兼参知政事(《宋史》卷四○《宁宗本纪》)。十四年,出知福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八之六三)。卒谥宣献。有《斯庵集》,已佚。《宋史》卷三九五、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三有传。 任希夷诗,据《锦绣万花谷》、《全芳备祖》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