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邦人迎公来,人人喜公来何暮。 今年邦人送公去,人人恨公去何遽。 公在南漳甫三年,仁政率起百年慕。 在民条目皆可书,及人惠爱何胜数。 农歌田野士歌学,工歌市廛商歌路。 攀辕无愿以公归,断鞅必欲留公住。 天子爱民南北均,岂暇私漳一隅故。 命公乘轺使荆湖,历访民瘼清民蠹。 况曰古来用武地,直瞰中原正门户。 英才分布岂偶然,筹划端为恢拓具。 北视敌众纷蠢蠢,义槩宁无激衷素。 挽河洗兵特余功,不日入为圣明辅。 沃心迪德文太平,上窥周召参伊傅。 鲰生忝出陶镕下,日望清光日以阻。 阖门惟知自好修,何敢越分求攀附。 窃幸斯道有主盟,用舍行藏无所与。
送赵守备解南漳赴湖北仓
译文:
### 前年的场景
前年的时候,南漳的百姓们热烈地迎接您来到这里。大家都满心欢喜,只是又遗憾您怎么来得这么晚啊。
### 今年的场景
到了今年,百姓们却要送您离开了。每个人都满心怨恨,埋怨您怎么这么快就要走了。
### 您在南漳的政绩
您在南漳仅仅任职三年,可施行的仁政却引发了百姓们对您长达百年的仰慕。您为百姓做的每一件事都值得书写,给予百姓的恩惠和关爱更是数不胜数。
田野里的农民欢快地唱着歌,学堂里的学子也欢快地唱着歌,集市上的工匠、道路上的商人都在欢快地歌唱。大家都拉着您的车辕,一心希望能跟您一起走;甚至不惜折断马鞅,坚决要把您留下来。
### 天子的任命
天子心怀天下,对南北百姓一视同仁,哪会因为偏爱南漳这一个地方,就把您留下呢。于是下令让您乘坐轻便的马车前往荆湖地区,去深入查访民间的疾苦,清除危害百姓的蛀虫。
更何况荆湖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它就像直接俯瞰中原的门户。您这样的英才被安排到那里,绝不是偶然的,您在那里所做的筹划,正是为国家的开拓发展做准备。
### 对您的期望
如今北方的敌人众多,蠢蠢欲动。以您的大义胸怀,内心怎会不被激起满腔的爱国热情呢?像“挽天河之水来洗净兵器”这样的功绩,对您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用不了多久,您就会回到朝廷,成为圣明君主的得力辅佐之臣。
您会用良言劝谏君主,启迪圣心,让国家在文化方面实现太平盛世。您的功绩可以与周朝的周公、召公相媲美,也能和商朝的伊尹、傅说比肩。
### 我的心声
我有幸曾得到您的培养和教诲,可如今您这一走,我每天都盼望着能再见到您的风采,却发现距离越来越远。
我一家人只知道洁身自好,不断修养自身品德,哪里敢逾越本分去攀附您呢。
我暗自庆幸,如今圣道有您这样的人来主持和引领,至于个人的被任用或舍弃、出仕或隐居,我都不会在意了。
关于作者
宋代 • 陈淳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乾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