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霞岭歌

仙霞何事名仙霞,巅末得之神仙家。 此山南来绝高峻,上插云表参天涯。 群仙游宴绝顶上,不饮烟火汤与茶。 朝餐赤霞吸其英,暮餐黄霞咀其华。 日傲烟霞为洞府,不踏尘寰寸泥沙。 后躅跻攀不可得,危梯峻级频咨嗟。 高人欲解行者疲,掇作好语清而嘉。 故取仙霞起人慕,非以仙霞为世夸。 流传岁月浸久远,此意零落说又差。 谓酌流霞固浅陋,谓著霞衣亦浮葩。 我来登陟动幽趣,愧无洒落清襟怀。 聊寓数言代岭记,未可例视为南华。

译文:

仙霞岭为什么叫仙霞岭呢,原来是源自神仙家的说法。 这座山从南方绵延而来,极其高峻,山峰直插云霄,仿佛与天边相连。 传说一群神仙在山顶游玩宴饮,他们不食人间烟火,不喝热汤也不饮茶。早上就食用红色云霞,汲取它的精华;傍晚则咀嚼黄色云霞,品味它的光华。他们整日以烟霞为洞府,从不涉足人间的寸土泥沙。 后来的人想要攀登到山顶却难以做到,面对那陡峭的台阶和危险的山路,只能频频叹息。 有见识的人为了缓解行者的疲惫,便编出一些美好又清新的话语。所以取名“仙霞”来引发人们的向往,而并非是用“仙霞”之名向世人炫耀。 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间越来越久,当初取名的本意渐渐被遗忘,说法也出现了偏差。有人说“仙霞”是指饮用流霞,这实在是浅陋的理解;有人说“仙霞”是指穿着霞衣,这也是浮夸的说法。 我来到这里攀登,心中涌起清幽的意趣,只可惜我没有洒脱、澄澈的胸怀。姑且写下这几句诗来代替仙霞岭的记文,可别把它和《南华经》相提并论啊。
关于作者
宋代陈淳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乾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