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为国寸心丹,修泮时闻锵八鸾。 绿引沧溟循道入,青徘名第对门看。 宸钩日焕龙蛇动,书阁云齐牛斗寒。 末学幸陪芹藻豆,讵耽秋菊夕英餐。
修学扁大成殿门依敖教韵上赵寺丞
译文:
这首诗是对赵寺丞致力于教育事业的赞美以及表达自己求学的态度,以下是翻译成比较通顺的现代汉语:
您怀着一颗赤诚丹心,一心为国家培育人才。修建学宫的时候,时常能听闻您出行那如鸾铃般悦耳的车马声。
那校园里的绿色仿佛引领着学子们沿着正道,如同百川汇入沧海一般进入知识的殿堂。而对面那象征着功名的匾额,让学子们心怀向往,徘徊瞻望。
皇上御赐的书法墨宝光彩夺目,上面的字迹犹如龙蛇舞动般灵动。藏书楼阁高耸入云,仿佛与天上的牛宿、斗宿相接,散发着阵阵寒意。
我作为一个学问浅薄的学子,有幸能在这学宫里和大家一起学习,参与祭祀的活动。我怎会只贪图如秋菊般的闲适自在,而不努力进取呢。
关于作者
宋代 • 陈淳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乾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