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户求明道堂诗二首 其一

秉彝同是得天生,道在其中本自明。 气为禀来微有蔽,欲因感处复多萌。 磨砻须到十分粹,克治全教一味清。 从此洞然无别体,真元辉露日光星。

译文:

这首诗并非古诗词,而是一首哲理诗,以下是它翻译成较为直白的现代汉语表述: 人所秉持的善性同样都是上天赋予的,大道就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原本就是清晰明白的。 只是由于人所禀受的气有些许偏差,从而对大道产生了轻微的遮蔽;又因为受到外界的感触,各种欲望便纷纷萌生。 对自身的修养和对大道的追求,必须像打磨物品一样,达到十分纯粹的程度;克制和整治自身的欲望,要做到完全的清净。 从这以后,就能透彻地领悟而没有其他的疑惑,人内心的真纯元气就会像太阳、星星一样闪耀光辉。
关于作者
宋代陈淳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乾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