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交辉际,乾坤欲整时。 谋谟无远近,顾盼有安危。 国倚宗臣重,人惟正统推。 将军兼问古,中尉不言私。 美德开初禩,清风起四维。 山河春蔼蔼,雨露夜垂垂。 川浩鼋鼍穴,田丰鼠兔窥。 险辞萋莫已,深网障无遗。 流谤看金策,纯诚表竹枝。 丹心元未改,只影去奚疑。 能胜归天道,云亡忽事宜。 蜀关几犬豕,淮岸迩旌旗。 将相通新好,朝廷说旧规。 渠奸甘授首,盛代巩丕基。 褒叙还宗祏,光昭在鼎彝。 凄凉余谥法,慷慨付诸儿。 汨水芬芳地,三闾绝好词。 子兰真已矣,靳尚亦奚为。 乐事云悲事,新知匪故知。 续骚何日了,千古泪如丝。
记述二十韵为赵沂公作
译文:
### 整体背景与主旨说明
这首诗是为赵沂公而作,通过对赵沂公所处时代背景、其自身功绩、遭遇的诬陷以及最终的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描述,表达了对赵沂公的赞美、惋惜与同情之情。以下是逐句的现代汉语翻译:
### 首联:时代背景与重要性
“日月交辉际,乾坤欲整时。”
在太阳和月亮交相辉映的美好时刻,天地间正处于需要整顿、变革的关键时期。这里暗示当时的时代有着潜在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需要治理的乱象。
### 颔联:谋略与影响力
“谋谟无远近,顾盼有安危。”
赵沂公的谋略深远,无论事情是远是近,他都能有周全的谋划。他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都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强调了他在国家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
### 颈联:国家倚重与正统认可
“国倚宗臣重,人惟正统推。”
国家非常倚重像赵沂公这样的重要大臣,他的地位十分重要。而民众也都推崇正统,认为赵沂公是维护正统的代表人物,体现了他在国家和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
### 颔联:品德与形象
“将军兼问古,中尉不言私。”
赵沂公如同将军一样,不仅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还喜欢研究古代的历史文化,汲取古人的智慧。又像中尉那样,公正无私,从不为自己谋取私利,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形象。
### 颈联:美德与风气
“美德开初禩,清风起四维。”
他的美好品德开启了新时代的良好开端,他的清正之风在四面八方兴起,影响着整个社会,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净化。
### 颔联:国家繁荣景象
“山河春蔼蔼,雨露夜垂垂。”
在赵沂公的治理下,国家的山河如同春天般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一片祥和的景象。夜晚的雨露滋润着大地,象征着国家得到了良好的滋养,繁荣发展。
### 颈联:潜在威胁
“川浩鼋鼍穴,田丰鼠兔窥。”
然而,国家也并非完全太平。宽阔的河流中是鼋鼍栖息的洞穴,肥沃的田野里有鼠兔在暗中窥视。这里鼋鼍和鼠兔象征着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和威胁,暗示着国家表面繁荣下存在的隐患。
### 颔联:诬陷与忠诚
“险辞萋莫已,深网障无遗。流谤看金策,纯诚表竹枝。”
那些险恶的言辞如同萋草一般不断生长,诬陷的罗网铺得又深又广,没有遗漏。从史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对他的流言蜚语,但他的忠诚却像竹子一样坚贞,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出来。
### 颈联:初心不改与孤独离去
“丹心元未改,只影去奚疑。”
赵沂公的一颗赤诚之心从未改变,即使遭遇诬陷和不公,他也没有丝毫动摇。他孤独地离去,没有任何疑虑,体现了他的坚定和豁达。
### 颔联:顺应天道与意外离世
“能胜归天道,云亡忽事宜。”
他原本有能力战胜困难,顺应天道,让国家越来越好。但他的突然离世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让人感到十分惋惜。
### 颈联:边境局势与和平努力
“蜀关几犬豕,淮岸迩旌旗。将相通新好,朝廷说旧规。”
蜀地的边关有一些像犬豕一样的敌人在侵扰,淮河岸边也靠近着敌军的旌旗,局势较为紧张。不过,将领和宰相们努力与敌方修好,朝廷也在讨论遵循旧有的规则来处理事务,以维护和平。
### 颔联:奸人伏法与国家稳固
“渠奸甘授首,盛代巩丕基。”
那些奸臣最终甘心认罪伏法,在这个盛世中,国家的根基得到了巩固,社会逐渐稳定下来。
### 颈联:褒奖与铭记
“褒叙还宗祏,光昭在鼎彝。”
朝廷对赵沂公进行了褒奖和追叙,将他的功绩写进了宗庙的祭祀文辞中,他的光辉事迹也会像铭刻在鼎彝上一样,永远被后人铭记。
### 颔联:谥号凄凉与遗愿托付
“凄凉余谥法,慷慨付诸儿。”
虽然有了谥号,但却带着一丝凄凉的意味。赵沂公慷慨地将自己的遗愿和抱负托付给了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能够继续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 颈联:以屈原自比
“汨水芬芳地,三闾绝好词。子兰真已矣,靳尚亦奚为。”
这里将赵沂公比作屈原,汨罗江是充满芬芳的地方,是屈原创作好词的地方。子兰和靳尚这样的奸臣导致了屈原的悲剧,如今也有类似的奸臣使得赵沂公遭遇不幸。诗人感慨像子兰这样的坏人已经得逞,靳尚之流的奸臣又能有什么作为呢,表达了对奸臣的批判。
### 颔联:乐事成悲与新旧对比
“乐事云悲事,新知匪故知。”
原本的乐事如今都变成了悲事,新结交的朋友也不像过去的知己那样了解自己、理解自己,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悲伤和感慨。
### 尾联:续写《离骚》与千古悲泪
“续骚何日了,千古泪如丝。”
诗人想要像续写《离骚》一样为赵沂公抒发不平和悲愤之情,但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这种悲伤的情感如同千古以来不断的丝线一样,永远流淌着,表达了对赵沂公的深切怀念和对其遭遇的无限同情。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