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芝得羌村图拉余与赵山中同赋

中原闻休兵,久客问归路。 穷途倦策蹇,窘步甚脱兔。 小立候柴荆,互闯走儿女。 喜极先蹙頞,思苦旋煦妪。 触绪尽愁态,抚膝见濡慕。 诸邻稚扶老,旨畜各携具。 老瓦勇倒泻,飞觞约深注。 居者诉徵调,归者诉羁旅。 懽呼贺生还,不醉不肯住。 哂乃骊山梦,奇警在团素。 生灵果何罪,此祸竟谁与。 眼明新画轴,心折旧题处。 掩卷续微吟,玉倚亭亭树。

译文:

听闻中原地区停止了战争,长久在外漂泊的人开始打听回家的路。 在那穷途末路中,疲倦地赶着跛脚的驴子前行,脚步窘迫急促得就像逃脱追捕的兔子一样匆忙。 稍稍停下脚步,在柴门前等候,家中的儿女们相互拥挤着跑出来。 高兴到了极点,先是眉头紧皱,思绪愁苦,随后又柔声地安慰着彼此。 每一个念头都勾起愁绪,呈现出各种哀愁的神态,抚摸着膝盖,满是眷恋之情。 邻居们老的被小的搀扶着,各自带着自家腌制的食物和餐具赶来。 大家用粗糙的老瓦大碗豪爽地倒酒,飞快地传递着酒杯,约定要尽情地往杯中倒酒痛饮。 留下来的人诉说着赋税征调的繁重苦难,归来的人诉说着在外漂泊的羁旅之苦。 大家欢呼着庆贺归来者能够平安生还,不喝到酩酊大醉就不肯罢休。 可笑那骊山的梦境,如此奇特惊人的场景如今都浓缩在这一幅小小的画卷之中。 天下的百姓究竟犯了什么罪,这场灾祸到底是谁带来的呢? 看着眼前崭新的画轴,让人眼前一亮,心中却回忆起旧日题诗的地方。 合上画卷,继续轻声吟诵着诗句,我就像美玉倚靠在亭亭玉立的树上一般伫立着。
关于作者
宋代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磵,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磵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有《北磵文集》十卷、《北磵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浄慈寺志》卷八、《灵隠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 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磵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另从《大藏经·北磵居简禅师语录》等书中辑得之诗作,编为第十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