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卿座上得贵字

后来如积薪,在前类扬粃。 群飞刺天去,寻坠九地底。 扶摇转羊角,力尽固应尔。 赵孟能贱之,何取赵孟贵。 譬夫春方妍,处处耀桃李。 冶容倚皓态,厥类叵胜纪。 一时颜色鲜,永永曷足恃。 要当见平生,姑待灏商至。 楩楠大蔽牛,支厦栋梁器。 春风不知喜,秋风不知畏。 炎炎金石流,凛凛复堕指。 四时有常守,坐看造物戏。 用大古所难,肯顾万牛废。 怀哉楚令尹,落落差可拟。 弹冠既三仕,解冠辄三已。 岂弗曰代耕,岂弗曰行志。 终将奚以为,了弗事愠喜。 一笑付倘来,道在百不理。 特操固超绝,小智谩嗟异。 区区荣辱际,判然遂成二。 炙手苟可热,骈首争附丽。 欣戚变妻孥,况复论州里。 悠哉经济才,未始挂牙齿。 不独不过口,未必不掩鼻。 恶此而逃之,政恐不免耳。 弗为天下先,闻诸老聃氏。 徐行后长者,孟氏亦若是。 聃也未暇学,学孟顾不韪。 唐虞已千古,执中揆诸理。 问之果何事,孝悌而已矣。

译文:

### 开头部分(“后来如积薪,在前类扬粃”至“何取赵孟贵”) 后来的人就像堆积木柴一样,越在上面看似越高;而先前的人就如同被扬起的谷壳,显得微不足道。众多人如同群鸟般刺向天空高飞而去,可很快又坠落至九地之底。他们凭借着如同旋风般的力量往上冲,等力量耗尽也就只能如此了。“赵孟能让他显贵,也能让他低贱”,又何必去追求赵孟所给予的显贵呢? ### 桃李比喻部分(“譬夫春方妍,处处耀桃李”至“姑待灏商至”) 就好像春天正明媚的时候,到处都是闪耀的桃李花。它们以艳丽的容貌、洁白的姿态示人,这类花多得数都数不清。但它们一时的颜色鲜艳,又怎么能长久依靠呢?要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平生,姑且等到秋天来临再说吧。 ### 楩楠栋梁部分(“楩楠大蔽牛,支厦栋梁器”至“坐看造物戏”) 楩楠这种大树,粗壮得可以遮蔽住牛,是支撑大厦的栋梁之材。它不会因为春风到来而欢喜,也不会因为秋风到来而畏惧。即使在炎热到金石都要熔化的夏天,或者寒冷到手指都会冻掉的冬天,它都能坚守自我。四季有自己恒定的规律,它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大自然的变化。 ### 楚令尹典故部分(“用大古所难,肯顾万牛废”至“了弗事愠喜”) 要使用大材自古以来就是难事,难道会因为众多的牛都拉不动它就废弃不用吗?怀念那楚国的令尹子文,他多次做官又多次被罢官。难道他不是为了俸禄才做官吗?难道他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吗?但他最终想要追求什么呢?他根本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也不会因为官职的得失而恼怒或欢喜。 ### 对待荣辱部分(“一笑付倘来,道在百不理”至“政恐不免耳”) 把那些偶然得来的东西一笑置之,坚守自己的道,其他的一切都不去理会。他的操守本来就超凡脱俗,那些耍小聪明的人就别再徒然地惊叹诧异了。在那小小的荣辱之间,他能决然地分辨清楚。要是有人权势炽热,众人就会争着去依附。家人的喜悦和悲伤也会随之改变,更不用说乡里的人了。那些有着经世济民才能的人,却根本不把这些放在嘴边。他们不仅不会谈论这些,说不定还会掩鼻不屑。虽然厌恶这些想要逃离,但恐怕也难以避免受到影响。 ### 引用道理部分(“弗为天下先,闻诸老聃氏”至“孝悌而已矣”) “不做天下人的先锋”,这是从老子那里听来的道理。慢慢地跟在长者后面行走,孟子也是这么说的。老子的思想我来不及去学,要是学孟子的又好像不太合适。唐尧虞舜的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但秉持中庸之道从道理上来说是正确的。说到底这是为了什么事呢?不过就是孝悌罢了。
关于作者
宋代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磵,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磵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有《北磵文集》十卷、《北磵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浄慈寺志》卷八、《灵隠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 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磵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另从《大藏经·北磵居简禅师语录》等书中辑得之诗作,编为第十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