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洞前遇倪文昌赋苕之清

止止天连碧,沉沉镜不磨。 渊源端有自,潢潦尽从他。 清可临流赋,浑贻濯足歌。 中津谁击楫,后进自盈科。 亦有西驰者,其如北注何。 还元虽一味,到了不同波。 至洁清严濑,孤忠叹汨罗。 勺贪惩俗下,汲酿乐天和。 洗耳成轻去,乘槎倘重过。 咸池升晓日,何必挽天河。

译文:

### 译文 停驻之处,天际与碧绿的颜色相连,湖水深沉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镜子。 这清澈之水有它的源头,那些浑浊的积水任它存在。 如此清澈的水,适宜在岸边赋诗赞美,而浑浊的水只配让人唱出“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歌谣。 在河水中间,有谁能像祖逖一样击楫明志呢?后辈之人应当循序渐进,让学识和品德不断积累。 也有想要西去的水流,可又怎能改变向北流淌的大势呢? 虽然水本质上都有返本归元的特性,但到最后呈现的却是不同的水波。 那最清澈的水如同严子陵垂钓的严濑之水,那孤忠之人就像自沉汨罗江的屈原让人叹息。 贪饮一勺这清水,可以警戒世俗的低俗风气,汲取这水酿酒,能让人享受天然的和谐。 许由洗耳后轻松离去,如果能乘坐木筏再次经过此地就好了。 清晨咸池之处升起朝阳,又何必去挽来天河之水呢。 ### 解析 这首诗以水为喻,表达了对高洁品质和正义之道的赞美,同时也有对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倡导,以及对后辈的期许。诗中用了多个典故,如祖逖击楫、严子陵钓濑、屈原投江、许由洗耳等,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关于作者
宋代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磵,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磵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有《北磵文集》十卷、《北磵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浄慈寺志》卷八、《灵隠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 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磵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另从《大藏经·北磵居简禅师语录》等书中辑得之诗作,编为第十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