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默通真说因戒而定云是小乘渐法然至则成大其致一也赵少师叔平览之有疑见问以此答

即定非存出入间,照而常寂所居安。 将心起用知逾远,有眼无光见亦难。 向上本来惟一路,初机聊为立三关。 莫于此地分延促,弹指时中海水干。

译文:

这是一首蕴含禅理的诗,下面是翻译成的现代汉语: 真正达到安定的境界,就不会去在意出入这样的外在分别,内心能够明照一切却又始终保持寂静,如此便能安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 要是动用凡俗之心去行事,就会知道距离真正的真理越来越远了;就算长了眼睛却没有智慧之“光”,那即便去看也难以有所领悟。 向上追求觉悟、通向真理本来就只有一条路,只是对于刚刚开始修行的人,暂且设立了三关来引导他们。 可不要在这里去区分时间的长短,在弹指一挥间,大海里的水都可能干涸(意思是觉悟可能在瞬间达成,不要执着于时间的概念)。
关于作者
宋代张方平

张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又举贤良方正,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召直集贤院,俄知谏院。历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加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坐事出知滁州,顷之,知江宁府,入判流内铨。以侍讲学士知滑州,徙益州。复以三司使召,迁尚书左丞、知南京。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英宗立,迁礼部尚书,知郓州,还为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转徙中外,以太子少师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赠司空,谥文定。有《乐全集》四十卷。事见《东坡后集》卷一七《张文定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张方平诗四卷,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全集》为底本,校以清吴兴陶氏抄本(简称陶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季锡畴校本(简称季本)。又据《栾城集》等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