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浙张兵部秋日牡丹诗次韵

霜天惨澹过重九,忽见幽芳发故丛。 多爱清香对亭槛,不堪疎叶下梧桐。 他年仙去空华表,此夜魂归尚汉宫。 过眼须为无色观,返童疑有内丹功。 写题更愧诗情浅,折带应宜醉脸红。 须为重重张翠帟,可怜羸怯不禁风。

译文:

在这霜色浓重、景象惨淡的时节,重阳节都已经过去了,我忽然看到那幽静芬芳的牡丹从旧花丛中绽放。 我十分喜爱这牡丹散发的清幽香气,它就对着亭台栏杆;可却不忍看到梧桐树上稀疏的叶子纷纷落下。 就像当年丁令威成仙后只留下一座空华表,而今晚这牡丹仿佛带着魂魄回到了昔日繁华的汉宫。 我们看世间万物应像佛家那样作“无色观”,不被表象迷惑,看到这牡丹如此奇异,我怀疑它是不是有让人返老还童的内丹之功效。 我来给这牡丹写诗,实在惭愧自己诗情浅薄;折下花枝,这鲜艳的颜色应该能映衬得人醉酒后脸红。 一定要为这牡丹层层张起翠绿的帐幕来保护它,可怜它娇弱无力,似乎禁不起一点风吹。
关于作者
宋代张方平

张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又举贤良方正,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召直集贤院,俄知谏院。历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加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坐事出知滁州,顷之,知江宁府,入判流内铨。以侍讲学士知滑州,徙益州。复以三司使召,迁尚书左丞、知南京。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英宗立,迁礼部尚书,知郓州,还为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转徙中外,以太子少师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赠司空,谥文定。有《乐全集》四十卷。事见《东坡后集》卷一七《张文定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张方平诗四卷,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全集》为底本,校以清吴兴陶氏抄本(简称陶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季锡畴校本(简称季本)。又据《栾城集》等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