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

一阳初独啸,两耳遂双鸣。 寒谷疎钟远,霜空众籁清。 千铃行险倦,万鼓战酣声。 瀑落山头峻,涛翻海面平。 风樯开大浪,晓角动严城。 陇首悲凉意,苏门旷逸情。 凤箫云外过,龙笛月中横。 细转缫车急,微遥扤橹轻。 衰残伤老态,驰徇厌时荣。 处世希蒙叟,观身愧浄名。 神明思内守,豪荡悔平生。 素问方家本,巢源导引精。 早年曾有客,奇术可还婴。 何日开金鼎,灵丹见八琼。

译文:

在阳气刚刚萌动的时候,我独自发出长啸,随后两只耳朵便都开始鸣响起来。 那声音好似从寒冷山谷中传来的稀疏钟声,悠悠远远;又仿佛是秋霜笼罩的天空下,各种声响都消散后那清朗寂静中的独特回响。 有时耳鸣声像千万个铃铛在艰险路途上摇晃,让人听着疲倦;有时又如同万鼓齐鸣,是一场酣畅战斗时的激烈声响。 它像峻峭山头飞落的瀑布,声势浩大;又似平静海面上翻涌的波涛,汹涌澎湃。 好似风中的船帆破开巨大的波浪,也如同清晨号角在严整的城郭中吹响。 这耳鸣声里有陇首之地那种悲凉的意味,又有苏门山隐士那般旷达飘逸的情怀。 还仿佛是凤凰箫在云外飘过的空灵之音,或是龙笛在明月下横吹的悠扬之调。 时而像缫车转动得又细又急,时而像摇橹的声音,微微地从远处传来,轻柔缥缈。 这耳鸣之症让我感伤自己衰老的状态,也让我厌倦了在世间追逐荣华。 我在处世方面希望能像庄子一样逍遥自在,可反观自身,却又愧对维摩诘居士那般的清净无染。 我想着要守住内心的神明,也后悔自己这一生太过豪放不羁。 我仔细研读《素问》这样的医家根本典籍,也钻研《诸病源候论》里的导引之术精髓。 早年曾经有客人说,他有神奇的法术能让人返老还童。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打开金鼎,炼出像八琼那样神奇的灵丹妙药啊。
关于作者
宋代张方平

张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又举贤良方正,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召直集贤院,俄知谏院。历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加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坐事出知滁州,顷之,知江宁府,入判流内铨。以侍讲学士知滑州,徙益州。复以三司使召,迁尚书左丞、知南京。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英宗立,迁礼部尚书,知郓州,还为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转徙中外,以太子少师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赠司空,谥文定。有《乐全集》四十卷。事见《东坡后集》卷一七《张文定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张方平诗四卷,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全集》为底本,校以清吴兴陶氏抄本(简称陶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季锡畴校本(简称季本)。又据《栾城集》等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