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联句

大荒孟冬月,末旬高舂时。 日腹昏盲伥,风口鸣呜咿。 万灵困阴戚,百植嗟阳衰。 浓寒有胜气,天冻无败期。 六指忽摇拽,群跖初奔驰。 丸铜落蟾吻,始异张浑仪。 列宿犯天纪,预念汉志辞。 民甍函鼓舞,禁堞强崩离。 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坦途重车偾,急传壮马敧。 陵阜动抚手,砾块当扬箕。 停污有乱浪,僵木无静枝。 众喙不敢息,沓嶂惊欲飞。 踊塔撼铎碎,安流荡舟疲。 倒壶丧午漏,颠巢骇眠鸱。 居人眩眸子,行客劳髑儿。 南北顿儵忽,西东播戎夷。 四镇一毛重,百川寸涔微。 斗薮不如大,轩干主者谁。 共工岂复怒,富妪安得为。 宁无折轴患,顿易崩山悲。 众蛰不安土,群毛难丽皮。 惊者去靡所,仆或如见挤。 轰雷下檐瓦,决玉倾仓粢。 双颠太室吻,四跃宸庭螭。 万宇变旋室,百城如转机。 念此大灾患,必由政瑕疵。 胜社勇厥气,孤阳病其威。 传是下乘上,亦曰尊屈卑。 夫惟至静者,犹不可保之。 况乃易动物,何以能自持。 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镇绥。 天戒岂得慢,肉食宜自思。 变省孽可息,损降祸可违。 愿进小臣语,兼为丹扆规。 伟哉聪明主,忽遗地动诗。

译文:

在荒远的大地,孟冬这个月的下旬,太阳西斜的时候。 太阳暗淡无光,狂风呼啸作响。 世间万物都被困于这阴沉寒冷的氛围中,各种植物都悲叹阳气的衰退。 严寒有着强大的气势,天寒地冻的状况似乎没有尽头。 忽然间,大地像被巨手摇晃,众人如同慌乱的脚步开始奔跑。 铜丸从蟾蜍的口中落下,这奇异的景象就像当年张衡浑天仪所预示的那样。 星宿似乎也扰乱了天体的秩序,让人想起《汉书》中关于灾异的记载。 百姓的房屋在震动中仿佛要跳跃起来,城墙上的女墙也摇摇欲坠。 坐在那里能惊讶地听到街市上的喧闹声戛然而止,站着会害怕得双脚发软。 平坦的道路上,沉重的车辆翻倒;紧急传递消息的壮马也站立不稳。 山丘好像被人抚摸而晃动,碎石块像在簸箕中被扬起。 静止的污水泛起了波浪,枯萎的树木没有一根安静的树枝。 众人都吓得不敢出声,连绵的山峰好像受惊要飞起来。 高耸的佛塔摇晃得铃铛破碎,平静的水流让船只动荡得疲惫不堪。 计时的漏壶倾倒,午时的计时也乱了;鸟巢颠倒,栖息的猫头鹰被惊起。 居民们头晕目眩,行路人也疲惫不堪。 南北方向的界限瞬间变得模糊,东西的地域也好像要被打乱,影响到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 四方的重镇此时像一根毫毛一样微不足道,百川的水流像一寸的积水一样渺小。 天地抖动起来,没有什么能显得巨大,这天地的主宰又是谁呢? 难道是共工又发怒了吗,大地之母又怎么会如此作为呢? 不只是担心车轴折断的小祸患,更让人痛心的是仿佛山崩一样的大灾难。 冬眠的动物都不安于洞穴,鸟兽的毛发也难以附着在身上。 受惊的人们无处可去,有的倒下仿佛被人挤倒一样。 雷声般的震动从屋檐瓦下传来,就像美玉破碎、仓中的粮食倾泻而出。 太室山的山顶好像被撼动,宫廷中的螭兽雕刻也好像在跳跃。 千万间房屋仿佛变成了旋转的屋子,上百座城池好像在转动的机轮上。 想到这样的大灾难,一定是政治上有了瑕疵。 阴寒的势力太过强盛,阳气的威严受到损伤。 有人说这是在下者冒犯了在上者,也说是尊贵者屈从了卑贱者。 就连最宁静不动的大地都难以保全,更何况那些容易变动的事物,又怎么能自我把持呢? 地位高的人害怕会坠落,地位低的人需要安抚。 上天的警示怎么能轻视呢,那些当官的人应该好好反思。 改变错误、反省过失,灾祸或许可以平息;减少恶行、降低贪欲,灾祸或许可以避开。 我愿意献上我这小臣的话语,也希望能作为对君主的规劝。 伟大而英明的君主啊,不要忽视这首关于地动的诗。
关于作者
宋代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纳兰青云